时间: 2025-05-20 05: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5:49:07
临江仙 与琴可谈词理作
作者: 章士钊
辞外无辞滞拙,句中觅句伧荒。
本非知乐却成章。长城谁饮马,子建主无方。
画得葫芦依样,几多傀儡登场。
人间词话亦凄凉。云英谁得近,枉自说琼浆。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词作艺术的思考与感慨。外在的辞藻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诗句之间却又似乎无所依托,显得笨拙而荒唐。原本并不懂得音乐的乐趣,却意外地写成了篇章。长城上谁能饮马而过?子建(指古代诗人曹子建)又有何办法?所画的葫芦依然如故,然而却有多少傀儡在舞台上登场。人间的词语交流总是显得凄凉,云英(指美人)又有谁能接近?自以为是的琼浆(美酒)又有什么意义呢?
章士钊(1895-1975),字百龄,号澄庐,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创作。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意识。
这首词写于作者对词理与音乐思考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困惑与追求,也展示了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深刻理解。
章士钊的《临江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词理的深刻思考。全诗以“辞外无辞滞拙”开篇,直接引入对词的无奈与困惑,展现出一种对语言表达局限的自我反思。诗中提到的“长城”和“子建”,不仅仅是历史符号,更是对文化传承中个体命运的思考。长城的巍峨与孤寂,与个体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问:在如此宏伟的历史长河中,谁能真正饮马而行?
“画得葫芦依样,几多傀儡登场”,这一句借用生活中的常见形象,反映了社会中那些缺乏独立思想、自我意识的人,暗示了在艺术创作中,如何避免成为他人模仿的傀儡,是每一个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最后的“人间词话亦凄凉”,则表达了对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无奈,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忧伤与思考。
整首词运用典雅的语言,融汇了古典文化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的深切感悟与思考,令人深受启发。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艺术创作的反思与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子建”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辞外无辞滞拙”表达的意思是?
诗中“傀儡”象征什么意思?
答案:
章士钊与李白的诗作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李白的作品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章士钊则更多展现内心的细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