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55:49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
作者: 凌云翰 〔元代〕
阴浓愈觉重叠,翠湿何曾动摇。
静里试听馀韵,评来清胜芭蕉。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竹子的景象。随着阴云的加重,竹子的翠绿显得愈发浓重而层叠;在淅沥的雨声中,竹子显得更加湿润而不曾动摇。诗人静静地倾听着余音,认为竹子的清雅胜过了芭蕉的清新。
诗中提到的“芭蕉”常在古诗中用作清新、雅致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清凉的气息和生机。竹子与芭蕉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竹子独特韵味的欣赏。
作者介绍:凌云翰,元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作者可能在一个雨天中静坐,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感受到竹子在雨中的独特魅力,因而产生了创作灵感。
《高士谦墨竹 其一 雨竹》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雨中竹子的生动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眷恋。诗的开头“阴浓愈觉重叠”通过视觉感受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阴云密布的环境,竹子的翠绿在阴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浓厚,层次感强烈,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翠湿何曾动摇”体现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尽管雨水浇灌,但竹子依然挺拔,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静里试听馀韵”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表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知,余音缭绕,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最后一句“评来清胜芭蕉”则是对竹子与芭蕉的比较,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清雅,突出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心中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欣赏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高洁、坚韧的品格。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阴浓”指的是什么情况?
诗人认为竹子比芭蕉更清雅的原因是什么?
“静里试听馀韵”中的“试听”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