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1:34
春日山行 其二
作者: 齐召南 〔清代〕
石势趋丹壑,钟声隐翠微。
穿云篱笋直,带露药苗肥。
香麝游樵径,春锄立钓矶。
正看农务急,闲客亦来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行景象。山石的势态朝着红色的山谷倾斜,远处的钟声隐约传来,混合在青翠的山中。云层穿过篱笆,竹笋直立生长,沾满露水的药苗也格外丰腴。香麝在樵夫的小路上游走,春天的锄头在钓鱼的石岸上安放着。此时正是农事繁忙的季节,然而来游玩的客人却很稀少。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它反映了清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和人们对自然的珍视。
齐召南,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恬淡,注重描绘自然景色。
这首诗作于春天,作者可能在春日的山中游览时产生灵感,意在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农事繁忙的图景,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春日山行 其二》是一首描绘春天山间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头的“石势趋丹壑,钟声隐翠微”将读者带入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动气息的自然画卷。钟声的隐约传出,似乎在向游人传递着春天的柔和与温暖。接下来的“穿云篱笋直,带露药苗肥”,通过对竹笋和药苗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丰饶与希望。香麝在樵径上游走,暗示着自然的灵动与和谐。最后一句“正看农务急,闲客亦来稀”,既反映了农人忙于春耕的现实,也隐含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富有生机和宁静的春日山行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农耕生活的关注,既是清代诗人的普遍主题,也是齐召南个人创作的鲜明特色。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山水的细致观察与热爱,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农事繁忙中渗透的宁静与闲适,体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钟声隐翠微”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宁静
C) 繁忙
D) 荒凉
“香麝游樵径”中的“樵径”指的是什么?
A) 渔夫的路
B) 樵夫的路
C) 农夫的路
D) 游客的路
整首诗主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对古代文化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