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18
金鳌山集
作者: 齐召南 〔清代〕
鳌山临水一青螺,
避寇曾传玉趾过。
牡蛎滩回春后雨,
飞龙纛映夕阳多。
此时万乘唯航海,
何日三军更渡河。
野寺仙题诗句在,
侍臣谁赋式微歌。
金鳌山如同一只青色的螺旋,傍水而立,
曾经为了躲避敌寇,传说中玉趾曾在此经过。
春天的牡蛎滩在细雨中得到复苏,
飞龙的旗帜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辉煌。
如今万乘之国只剩航海,
何时三军能够再次渡过河流?
那遥远的野寺中,仙人题写的诗句依然在,
而侍臣们又有谁能够赋出微弱的歌声?
齐召南(约1645年-约1710年),清代诗人,字惟正,号天宇,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更替的历史变迁。他的诗歌融合了古典与现实,风格上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的观察,常常表达对社会时局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金鳌山集》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和平交替的时期。诗人在诗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个人理想的渴望。
《金鳌山集》通过描绘金鳌山的壮丽景象,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开篇以“鳌山临水一青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鳌山的独特地理位置,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接着提到“避寇曾传玉趾过”,暗示了历史上的动荡与安宁的对比,富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通过“牡蛎滩回春后雨”,诗人表现了自然的复苏与希望,直观地传达了生命的力量。
而“飞龙纛映夕阳多”则以壮丽的意象,展现出国之荣耀与威严,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随之而来的是“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诗人用此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忧虑,流露出对战争的渴望与对和平的期待。
最后两句“野寺仙题诗句在,侍臣谁赋式微歌”,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在这短短的八句中,融合了自然、历史、政治与哲理,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背景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一种悲怆而又豪迈的情感。
“鳌山临水一青螺”中的“青螺”比喻什么?
诗中的“万乘唯航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侍臣谁赋式微歌”中的“式微”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齐召南的《金鳌山集》更强调对国家现实的反思与忧虑,而李白则是表现出豪放与乐观的情绪。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