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5:41
恭挽宁宗皇帝 其一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内禅踰三甲,中兴会百年。
归疆才汶上,勒石未燕然。
忽怅龙髯堕,旋瞻燕翼传。
遗民满关洛,南望涕萦涟。
这首诗表达了对宁宗皇帝的哀悼。内禅的时间已过三十年,中兴的事业也已历经百年。归乡的路上,才刚刚在汶水边停留,留下的碑文还未刻成燕然山的样子。忽然感到伤感,龙髯(指帝王的威严)已然落下,目光再望燕翼(指朝廷的传承)。遗民们满是哀愁,南望着关洛,泪水像涟漪般荡漾。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元圭,号铁崖,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诗闻名。其作品常反映民族情感与历史思考,风格清新而深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力衰弱,民众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对宁宗的去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恭挽宁宗皇帝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哀悼诗,魏了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宁宗皇帝的怀念和对时代的思考。诗的开头直接提到“内禅”,突出了皇权的交替,暗示着国家的动荡。接着提到的“中兴会百年”,展示了历史的延续与兴衰,而“归疆才汶上”则兼具了个人与国家的归属感,诗人在此处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深情。
“勒石未燕然”一句,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暗示着希望国家能够铭记历史,振兴再起。接下来的“忽怅龙髯堕”,则带有一种突然的失落感,似乎在感叹一代皇帝的逝去,象征着国家失去的威严与尊贵。
最后两句“遗民满关洛,南望涕萦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百姓对未来的迷茫与忧伤,泪水像涟漪一样在心中荡漾,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已故皇帝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展现了魏了翁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宁宗去世的哀悼,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情感,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蕴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内禅”的时间是多久?
A. 十年
B. 三十年
C. 百年
“涕萦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迷茫
C. 悲伤
诗中提到的“燕翼”象征什么?
A. 风筝
B. 朝廷的传承
C. 乡村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魏了翁的《恭挽宁宗皇帝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杜甫通过战争背景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而魏了翁则是通过对已故皇帝的追忆,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背景,提升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