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5: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53:41
谢村
作者:董嗣杲 〔宋代〕
暮役朝行此可停,
临平山色入船青。
烟窰惨淡多逃户,
泥井虚圆有废亭。
贫衲施茶营屋小,
老渔曝网绕篱腥。
客怀久困飘萧里,
风撼枯桐不可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村庄的萧条景象。夕阳西下,白天的劳作刚刚结束,这里可以稍作停留。临近的平山映入船中,显得一片青翠。村庄的烟囱黯淡无光,许多房屋已无人居住。泥泞的井口空荡荡的,周围只有废弃的亭子。贫穷的和尚在小屋里施茶,老渔夫在篱笆旁晒网,散发着腥味。旅客在这个孤寂的地方长久困扰,风摇曳着枯萎的桐树,发出的声音无法听清。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贫困和荒凉的村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辛与不易,或许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社会景象,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社会动荡,许多地方开始衰退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谢村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无奈。
董嗣杲的《谢村》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萧条村庄的景象。诗的开头便以“暮役朝行”引入,既展现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临平山色入船青”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随即“烟窰惨淡多逃户”却再度将读者带回现实,村庄的荒凉与人烟稀少形成鲜明对比。
“泥井虚圆有废亭”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荒凉的感觉。诗中提到的“贫衲施茶营屋小”,以及“老渔曝网绕篱腥”,展现了村庄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贫困的气息。最后两句“客怀久困飘萧里,风撼枯桐不可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旅客在这种环境中倍感压抑,枯桐的摇曳声也是一种无声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色与村庄荒凉之间的鲜明对比;拟人则体现在“风撼枯桐”的描写中,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穷凋敝的村庄,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及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村庄?
诗人用“风撼枯桐”来表达什么情感?
“泥井虚圆有废亭”中“废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