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9: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9:03:18
行路难
作者:黎贞 〔明代〕
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
白衣苍狗须臾变。
又不见瞿塘嘈嘈水倒流,
奔湍激石能覆舟。
人情有时亦如此,
纷纷轻薄何足比。
平常意气同死生,
急难何堪托终始。
岭南狂客孤且贫,
常将青眼待时人。
岂知此道不足贵,
翻使皋鹤俦鸡群。
不如托身与鹪鹩,
蓬蒿之下同逍遥。
你看天上的浮云自由地舒展和卷起,
白天和黑夜总是瞬息万变。
你又没看到瞿塘的水嘈嘈地逆流而上,
奔流的急水能把大石冲翻。
人心有时也是如此,
纷纷扰扰的轻薄之人何足与之相比。
平常的情谊可以同生共死,
而在急难之时又怎能寄托于始终呢?
岭南的狂客孤独而贫穷,
总是以青睐之眼等待贤人。
岂知这一条路并不值得珍惜,
反倒使得高洁的鹤与鸡群为伍。
不如寄身于小鸟,
在蓬蒿之下共享逍遥。
作者介绍
黎贞,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擅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行路难”创作于社会动荡、个人困境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情冷暖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行路难》以极具哲理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淡薄。开篇以“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引入,生动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变化,借云的浮动和天的变幻,暗喻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瞿塘嘈嘈水倒流”进一步揭示了人情的复杂,强调人心和形势的不可预测。接下来的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情感的深刻思考,指出在平常的日子里,人们可以同生共死,但在急难时刻,这种情感就显得脆弱而难以依靠。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岭南狂客孤且贫”自喻,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尽管外界环境恶劣,内心仍然希望能等待“时人”,但最终感到失望,认为这一条道路并不值得追寻。最后,诗人选择一种更为逍遥的生活态度,愿意与平凡的小鸟共生,这种选择体现了对生活的豁达和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现象与人情冷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瞿塘”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一处水流急促的地方
C. 诗人的家乡
诗人使用“浮云”作为比喻,是为了表达:
A. 生活的美好
B. 事物的变化无常
C. 自然的伟大
在诗中,诗人最后选择:
A. 与人争斗
B. 与小鸟同逍遥
C.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