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59
《行路难三首 其二》
作者:王世贞 〔明代〕
虎肉同类,更向驺虞骄。
鸿飞大冥鹡鸰招,
神龟刺促化阳鱎。
销冶干将成铅刀,
黄金山重义秋毫。
坦坦天衢趋侠邪,
前车轴折后争誇,
不臣县官臣私家。
珠琲络钩于阗珂,
意气悦怿若春花。
月请十百恒苦饥,
名刺漫灭竟安之。
后衣露胫冠达剃,
蒯缑一弹幡哉归。
行路难,君自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与环境及社会的冲突与无奈。前两句提到虎肉与驺虞(古代凶猛的马),暗示同类之间的竞争。接着提到鸿(大雁)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鹡鸰在招唤,意指向往自由与理想。神龟的刺和阳鱎(阳光下的鱼),象征着自然法则的无情。诗中提到干将铸刀,暗示伟大的才能却被世俗的利益消耗。黄金山的重义,却在微小的秋毫之上表现出人们的贪婪。天路坦荡,却也有无数侠客在其中争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官场与私利的腐败。珠琲(美玉)和阗珂(美丽的首饰),象征着名利的诱惑。即便月色常常让人饥饿,却总有名声与欲望的消亡。后衣露脚,冠冕剃发,显示出无奈的生活境遇。最后一句“行路难,君自悲”,则表达了诗人对行路艰难的感慨与无奈。
作者介绍:王世贞(公元1526年-1590年),字时中,号太原,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人。他以其博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尤其在古典诗词领域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在诗中。他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腐败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王世贞的《行路难三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悲伤。开头的“虎肉同类”突显了同类之间的残酷竞争,紧接着的鸿飞与鹡鸰则展示了对理想自由的向往。而后部分则通过神龟、铸刀等意象,传达出才华与理想在世俗利益面前的无力和被消耗。诗中“坦坦天衢趋侠邪”一句,仿佛在质问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侠义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中的典故与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珠琲络钩于阗珂”,不仅仅是对奢华的描绘,也隐含了对人心的叹息。结尾的“行路难,君自悲”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彰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无奈追求。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是明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矛盾。
诗词测试:
王世贞的《行路难三首 其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之美
B.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 爱情的甜蜜
D. 友情的珍贵
诗中提到的“虎肉同类”是指什么?
A. 竞争与残酷
B. 同情与理解
C. 友谊与支持
D. 亲情与温暖
结尾的“行路难,君自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满足
B. 失落与无奈
C. 自信与希望
D. 激动与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世贞与李白同样以“行路难”为题,李白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王世贞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的无奈。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方式上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