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行路难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23:42:32

诗句

陆不必车昆崙,水不必航扶桑。

恩爱苟一亏,咫尺天茫茫,三飧诣莽苍。

其腹犹果然,安能飧风吸露穷岁年。

纵有王子晋,安得日日好容颜。

出门各自顾,他人肯容恤。

千言成桃李,一言变荆棘。

白刃如雪金如丘,侠客报恩行报雠。

不在里巷间,多在长安之道周。

行路难,君自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32

原文展示:

《行路难三首 其三》 作者: 王世贞

陆不必车昆崙,水不必航扶桑。
恩爱苟一亏,咫尺天茫茫。
三飧诣莽苍,其腹犹果然,
安能飧风吸露穷岁年。
纵有王子晋,安得日日好容颜。
出门各自顾,他人肯容恤。
千言成桃李,一言变荆棘。
白刃如雪金如丘,侠客报恩行报雠。
不在里巷间,多在长安之道周。
行路难,君自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旨是:陆地不必依靠昆仑山的车子,水路也不必依靠扶桑的航船。若恩爱遭遇一丝亏损,近在咫尺却仿佛天涯茫茫。即使有三餐丰盛,也无法填满心中无尽的空虚。纵然有王子和晋国的美好时光,但又怎能天天保持美丽的容颜呢?出门在外,大家各自顾虑,谁会在意他人的感受?千言万语能结出桃李,然而一句话却能变成荆棘。刀剑如雪,黄金如丘,侠客们会报恩,也会报仇。这样的事情不在小巷中,而是在长安大道上频繁发生。行路艰难,君自愁苦。

注释:

  • 昆仑:传说中的高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扶桑:指东方的传说中的神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希望。
  • 恩爱:指亲密的感情和关系。
  • 咫尺天涯:虽然相距很近,但感情却如同天涯般遥远。
  • 三飧:指三餐,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常常反映出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困惑与无奈。

诗歌鉴赏:

《行路难三首 其三》通过多样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诗中提到“陆不必车昆崙,水不必航扶桑”,以地理名词引出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接着“恩爱苟一亏,咫尺天茫茫”一句,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脆弱和无常,距离在情感破裂面前显得毫无意义。

诗中“千言成桃李,一言变荆棘”则进一步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良好的言辞能够结出美好的果实,而一句不当之言却能带来伤害。后面提到的“白刃如雪金如丘”,通过侠客的意象,表明了在纷扰的社会中,恩怨情仇常常交织,难以分清。

整首诗气氛沉重,表达了行路艰难的感慨,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思,体现了王世贞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陆不必车昆崙:表达出依赖高尚理想的无奈。
    • 水不必航扶桑:同样是对现实的无奈,强调生活的局限。
    • 恩爱苟一亏,咫尺天茫茫:感情的脆弱让相近的距离变得遥远。
    • 三飧诣莽苍:富足的生活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纵有王子晋:即使有再美的生活,也无法保持长久的美好。
    • 出门各自顾:人际关系的冷漠和自私。
    • 千言成桃李,一言变荆棘:言语的力量,良言能够带来好结果,而一言不慎则可能造成伤害。
    • 白刃如雪金如丘:侠客之间复杂的恩怨关系。
    • 行路难,君自愁:总结全篇,强调行路的艰难和内心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白刃如雪”运用了比喻,将刀剑的锋利与清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侠客之间的复杂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复杂社会中人们的无奈和愁苦,以及对情感脆弱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昆仑:象征理想与追求。
  • 扶桑:象征希望与美好。
  • 白刃:象征冲突与暴力。
  • 桃李:象征美好结果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陆不必车昆崙”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物质的依赖
    • B. 追求理想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热爱
  2. “千言成桃李,一言变荆棘”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A. 口才好的人总能成功
    • B. 言语可以带来好结果或伤害
    • C. 友谊的脆弱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乐观向上
    • B. 愁苦无奈
    • C. 英勇豪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 李白的《行路难》:探讨行路的艰辛和自我追求。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的困惑与艰难的探讨,但王世贞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冷漠,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世贞研究》
  • 《王世贞诗歌选》
  • 《明代文学与社会变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月九日初谒卫真太清宫二首 东皋十首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五 锁试呈同舍三首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八 复用前韵呈刑部杜丈君章 奉答文潜戏赠 赴蒲道中寄洛倅王定国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洞烛其奸 臣字旁的字 弃甲倒戈 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去暑 娇韵 广字头的字 采字旁的字 猛虎下山 铜砖 葬用柔日 逢年过节 白字旁的字 序迁 食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垂文 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