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0:09
泱泱古齐邦,中有秉节臣。
其国不能举,燕师知宠珍。
生不食君禄,势或去诸邻。
莫往径绝脰,用愧轩冕人。
当年处高位,十万当逡巡。
所以休明时,朝廷足嘉宾。
在古老的齐国,有一些忠臣秉持节操。
这个国家无法振兴,燕国的军队却知道如何珍惜他们的宠爱。
生来不吃君主的俸禄,势力或许会去向邻国。
不要轻易地断绝关系,这样会让身居高位的人感到羞愧。
当年我身处高位,十万士兵都在等待号令。
所以我在明智的时代告退,朝廷也足以接纳宾客。
张镃,字子龙,号葵生,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正直见称,常表现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关切。
《杂兴》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此时,国家虽有一定的繁荣,但内外问题交织,诗人借古代齐国的忠臣,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杂兴》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更深刻地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忠臣节操的赞美。开篇用“泱泱古齐邦”引入,展现出古齐国的广阔和壮丽,接着提及“秉节臣”,强调了忠臣的重要性与价值。诗中通过对燕国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暗示国家兴亡与忠臣的责任密切相关。
“生不食君禄,势或去诸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节操的认同,以及对依附权贵的不屑,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该句中通过“生不食”与“去诸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臣与邻国关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的高位的感慨,以及对明智辞官的选择的自豪。朝廷的接纳与宾客的足够,表明了他对自己选择的认可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表现忠臣节操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齐国的忠臣,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节操的高度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下列哪个词可以形容“古齐邦”?
A. 狭窄
B. 泱泱
C. 破旧
“生不食君禄”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忠臣高洁
B. 君主仁慈
C. 国家繁荣
诗中提到的“燕师”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军队?
A. 齐国
B. 燕国
C. 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