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07:35
《水调歌头》
作者: 白朴 〔元代〕
三峰足云气,万壑散秋声。
茅君曾此成道,山兴地俱灵。
遥望苍松紫桧,疑是烟幢雾盖,
冉冉下青冥。
鸾鹤故山梦,香火几时情。
洞天开,丹灶冷,有遗经。
华阳自古招隐,飞炼得长生。
惭愧山中宰相,便许纶巾鹤氅,
相对听吹笙。
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山峻岭中的感受。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秋日的气息在山谷间飘荡。茅君(指茅山的道士)曾在这里修道,山水间的灵气充盈。远望苍翠的松树和紫色的桧树,仿佛是被烟雾遮掩的神秘景象,缓缓流向遥远的青天。想起昔日的梦境,心中涌起对香火的思念。洞天早已开启,丹灶却冷清,留下几本古老的经典。华阳自古以来就招揽隐士,飞升炼丹追求长生。感到自己在山中如同宰相般的惭愧,便愿意穿上纶巾与鹤氅,与那山中之人一起聆听笙声。那沧浪水的地方,我也想去洗去尘世的烦恼。
作者介绍: 白朴(1226-1305)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经历了元朝的建立。他的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兼具深刻的哲理与优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白朴对山水的深切体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元朝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不仅是外在的自然美,更是内心追求的象征。三峰、万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修道成仙生活的向往。茅君的提及,则是对道教文化的深刻体现,显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在诗中,诗人通过遥望苍松紫桧的意象,传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憧憬。烟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是对世俗尘嚣的遮挡,象征着修道者心灵的宁静。鸾鹤故山梦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梦想,虽然现实生活中有诸多羁绊,但心中依然向往那份纯净与永恒。
最后,诗人强调了道教的思想,即在洞天开、丹灶冷的境地中,虽然修行的环境冷清,但古老经典的存在依然让人感到温暖。惭愧之情则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修行的自省与追求,表达了道士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朴的《水调歌头》主要描写了什么?
A. 社会生活
B. 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
C. 战争与英雄
诗中提到的“茅君”指的是:
A. 一位皇帝
B. 道教的隐士
C. 一位诗人
“惭愧山中宰相”中的“宰相”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隐士的自我反思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