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44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在月光下,人在湘江畔徘徊,正是花瓣斜挂的时节,愁绪在水波中荡漾。春天的幽怨情感,谁又会知晓?东风凛冽,香气远飘,红裙已归。海鸥已不再,昔日的游玩已成往事。远远眷恋那可爱的花儿,梦中依然萦绕。九疑山的云雾缭绕,断肠的魂在啼鸣。相思之苦,渗透了青竹的枝头。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尤以小令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姜夔赋闲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期间,正值梅花盛开之际。红梅象征着坚韧与纯洁,诗人在春寒中感受到孤独与思念,寄情于梅花之上,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姜夔在这首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湘江的美丽以及春天的幽怨情绪。词的开头便以“人绕湘皋月坠时”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斜横花树小,浸愁漪”的描写,将愁苦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词的中间部分,东风的冷冽与“香远茜裙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春天的迷人却又带来了一丝凄凉的气息。“鸥去昔游非”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再。最后,词的结尾“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则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相思之苦。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作品在清丽中透出一丝厚重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主题鲜明、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皋”指的是哪个地方?
“东风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相思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