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03:52
原文展示:
留肃子,草衣儒,居无室屋出无驴。十年落魄走吴下,一日奋迅游天都。自言袖有黄帝书,淮荒海盗及吴租。大臣不讳省中休,法官交讥台上乌。草衣言事不畏死,请剑欲斩崔司徒。
白话文翻译:
留肃子,穿着草编的衣服,像个儒生,居住没有固定的房屋,外出也没有驴子代步。他十年来在吴地四处流浪,生活困顿,但有一天他突然振奋精神,决定去京城游历。他自称袖中藏有黄帝的秘籍,关心着淮河流域的荒芜、海盗问题以及吴地的赋税。他批评大臣们不顾忌在宫中休息的规矩,法官们也相互嘲笑,像台上的乌鸦一样。他穿着草衣,直言不讳,不怕死,甚至请求赐剑,想要斩杀崔司徒这样的权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留肃子虽然生活困顿,但他胸怀大志,关心国家大事,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诗中的“黄帝书”象征着智慧和正义,而“请剑欲斩崔司徒”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强烈,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强权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执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