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3:28
赠贞固上人
唐代:张祜
南国披僧籍,高标一道林。
律仪精毡布,真行正吞针。
掇火身潜起,焚香口旋吟。
非论坐中社,余亦旧知音。
这首诗表达了对贞固上人的赞美与敬仰。诗人提到南方的僧侣身份,隐居于幽静的道林中。提到他的修行规范严谨,真正的道德修养如同吞食针一样艰难。诗人描绘了他在焚香吟唱时的专注与宁静。最后,诗人表示无论是在何处,自己与贞固上人都是旧日的知音,彼此心意相通。
张祜(约公元845年-约898年),字子寿,唐代诗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他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士人的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色。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令人感到亲切。
《赠贞固上人》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贞固上人是一位隐士,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修道、隐居生活的向往。
《赠贞固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不仅表现了对贞固上人的推崇,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修行与人性的关系。前两句描绘了贞固上人作为僧侣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其道德修养的严谨与认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焚香和吟唱的描写,表现了修行者在精神世界中的追求与执着,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最后两句的收束,诗人在强调与贞固上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时,流露出一种彼此心灵相通的默契。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自然与修行,彰显了唐代文化中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张祜以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心灵的共鸣,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南国披僧籍”中的“僧籍”指的是什么?
诗中“吞针”形容的是哪种状态?
“余亦旧知音”中“知音”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