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时间: 2025-07-27 23:34:50

诗句

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参差。

王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

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

伐笔营茅茨,种橘为藩篱。

荒陂无四垣,但以荷塘围。

官虽朝大夫,身世已相遗。

野老坐争席,林叟谈忘归。

犹嫌沮溺徒,名字为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4:50

原文展示

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参差。
王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
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
伐笔营茅茨,种橘为藩篱。
荒陂无四垣,但以荷塘围。
官虽朝大夫,身世已相遗。
野老坐争席,林叟谈忘归。
犹嫌沮溺徒,名字为人知。

白话文翻译

楚江蜿蜒曲折,楚山色彩斑斓。
王家炊烟袅袅,稻谷颗粒饱满,
鱼肉鲜美切成丝。
羡慕你随心所欲,飘然无拘无束。
手握笔杆建茅屋,种橘树作篱笆。
荒野没有围墙,只用荷塘环绕。
虽然身为朝廷大夫,却已抛弃身世。
乡村老人争着要坐,林中的老者忘记了归路。
我仍然觉得沮丧与无奈,只是名字为人所知。

注释

  • 折逶迤:指江水蜿蜒曲折的样子。
  • 碧参差:形容山的颜色青翠且高低不平。
  • 王炊:指王氏家族,炊烟指烹饪时冒出的烟。
  • 缕切:将鱼肉切成细丝。
  • 羡君:羡慕你,指诗中所称的张伯常。
  • 伐笔:指写作,营茅茨即修建茅屋。
  • 藩篱:用篱笆围住的地方。
  • 荒陂:荒凉的田地。
  • 沮溺徒:指郁闷和无奈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以其《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沉稳、质朴,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司马光的朋友张伯常即将迁往郢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开始新生活的祝福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楚江和楚山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伯常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郢州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诗的开头便用“楚江折逶迤,楚山碧参差”描绘出江河蜿蜒、山峦起伏的景象,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描写日常生活时,作者提到“王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出当地的丰饶与安逸,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羡慕和祝福,“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表现了对朋友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身为朝廷大夫,诗人却选择抛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体而言,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江折逶迤:描绘江水蜿蜒的形态。
  2. 楚山碧参差:描绘山峦的青翠与高低起伏。
  3. 王炊稻粒长:描写王家饭香扑鼻,稻米颗粒饱满。
  4. 缕切鱼腴肥:形容鱼肉鲜美,细腻可口。
  5. 羡君尽室行:羡慕你随心所欲,生活自在。
  6. 飘然无所羁:形容心灵自由,不受拘束。
  7. 伐笔营茅茨:指写作与建设茅屋的生活。
  8. 种橘为藩篱:种橘树作围墙,体现田园生活。
  9. 荒陂无四垣:荒凉田地没有围墙。
  10. 但以荷塘围:用荷塘环绕,显得自然。
  11. 官虽朝大夫:身为官员,但心向自由。
  12. 身世已相遗:已抛弃名利,追求内心。
  13. 野老坐争席:乡村老人争着坐下,表现生活的闲适。
  14. 林叟谈忘归:林中老者与人谈天,忘了回家。
  15. 犹嫌沮溺徒:仍然感到无奈与失落。
  16. 名字为人知:虽有名声,但内心仍感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王炊稻粒长”用稻米比喻丰饶。
  • 对仗:如“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描绘隐居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名利的厌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江:象征自然之美与自由的生活。
  • 楚山:代表高远与理想的追求。
  • 稻米与鱼:象征丰盈与安逸的生活。
  • 荷塘: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是什么? A. 山川
    B. 江河
    C. 荷塘
    答案:B

  2. 诗人对张伯常的态度是?
    A. 嫉妒
    B. 羡慕与祝福
    C. 无所谓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官虽朝大夫”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官位的向往
    B. 对名利的厌倦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司马光的《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更加强调友谊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陶渊明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的决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醉花阴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梅花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四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三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二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字旁的字 情趣横生 镸字旁的字 谴怒 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路衢 尣字旁的字 空国 名标青史 黍字旁的字 心余力绌 齊字旁的字 洋鬼子 作程 包含恺的词语有哪些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破口怒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