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4:43
客到疑参薝卜林,此中禅悦味深深。
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
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
客人到来,让人怀疑自己身处薝卜的树林,
在这里的禅悦之味是如此深厚。
屋外的阴影重重叠叠,
凉爽的雨水整夜滴落,宛如金珠。
只允许用柴火煮石鼎,
不要让鱼饵在砧板上点缀。
我微笑着拈花,没有任何隐瞒,
这种妙悟真能破除心中的沉闷。
王应辰(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隐士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这首诗写于丙寅年秋天,正值木犀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以“客到疑参薝卜林”开篇,立即带给读者一种清幽的氛围。薝卜树林的意象,暗示了一种隐秘的禅意空间。
接下来的“清阴敝院重重盖,凉雨连宵滴滴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气氛。雨水的声音被比喻为金珠的滴落,既突出了雨声的清脆悦耳,也暗示了自然的珍贵。
“只许为薪烹石鼎,休教作饵点鱼砧”,则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上的简朴与对世俗诱惑的拒绝。石鼎象征着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鱼砧”则代表了世俗的欲望与繁杂,诗人显然选择了前者。
最后两句“拈花微笑吾无隐,妙悟真堪破积沈”则是对前面所述的禅意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觉悟与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微笑与拈花,传达了内心的坦然与无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拒绝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薝卜”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鱼
C. 一种器具
答案:A
“凉雨连宵滴滴金”用来形容什么?
A. 雨水的声音
B. 月光的明亮
C. 风的轻柔
答案:A
诗中表现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接纳
C. 拒绝
答案:C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王应辰的此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王应辰则更强调内心的禅意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