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3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39:01
《中秋新月戏简须弥仙》
作者:王应辰 〔明代〕
入牖方嗟揽不盈,
步檐始觉映前荣。
摧岂是同胡骑,
阵偃由来学汉兵。
滟滟影分金镜彩,
纤纤形带汉钩明。
多情天上张京兆,
何事双蛾画不成?
在窗边叹息,月光似乎不够,
走到屋檐下,才感觉到前方的光辉。
怎么会是同胡人一样的骑兵,
阵列的形态本是学习汉朝的军队。
波光粼粼,如同金镜的色彩,
细细的身影,宛如汉钩的明亮。
天上多情地挂起京兆,
为何那双眉如画却无法成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应辰,明代诗人,以清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通过描绘新月的景象,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忧虑,亦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中秋新月戏简须弥仙》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古诗,诗人在中秋之夜,以新月为引子,描绘了月光下的种种情景。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中开头“入牖方嗟揽不盈”,以月光的不足引发诗人的感叹,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显露出一丝失落感。而在“步檐始觉映前荣”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月光与环境的互动,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常常是转瞬即逝的。
接下来的“摧岂是同胡骑,阵偃由来学汉兵”,诗人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对不同文化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民族自信与历史认同。紧接着,月光的“滟滟影分金镜彩”,又转向自然的描绘,展现了月光的美丽与灵动,细腻的“纤纤形带汉钩明”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温柔的情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结尾“多情天上张京兆,何事双蛾画不成?”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伤,尽管有美好的天象和情感的寄托,但最终却难以实现理想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未遂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胡骑”主要指的是:
A. 汉朝的骑兵
B. 北方民族的骑兵
C. 唐朝的骑兵
D. 现代的骑兵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入牖方嗟揽不盈”中的“盈”字意思是:
A. 空虚
B. 丰满
C. 结束
D. 开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