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36
初见白发慨然感一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汩没无它贤。
深惧岁朋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万物壮盛必然会衰老,这是自然的规律。我已年近四十,怎么能不忧虑自己白发渐生呢?我所悲哀的是道业寥寥,未能如他人般出众。深感岁月流逝,心中空有放弃的念头。看到这一点我警醒自己,放弃是违背自然的。愿将此铭刻于心,晨昏之间常常思虑。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因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质朴,常表达对人生、时光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中年之际,正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面对四十而立的年纪,他感到时间的无情与衰老的恐惧,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事业发展的深思。
《初见白发慨然感一》是司马光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全诗以“白发”为引,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与不安。开篇提出“万物壮必老”,直接揭示了自然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示。接着,诗人自述年近四十,感到华发渐生,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心理上的焦虑。诗中提到“道业寡”,即对自身修养和成就的自省,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人深感岁月无情,心中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他又警醒自己,放弃是违背自然的。最后,他希望能将这些感悟铭刻于心,作为一生的警醒。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展现了司马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说明一切事物都必然会经历从壮盛到衰老的过程,这是自然法则。
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自述已年近四十,感到白发的出现,心中不免忧虑。
所悲道业寡,汩没无它贤。
诗人感叹自己在事业与修养方面的成就微薄,无法和他人相比。
深惧岁朋颓,宿心空弃捐。
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深深恐惧,内心有放弃的念头。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
看到这些思考后,警醒自己,放弃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将这些感悟铭记于心,时刻思虑,不忘自省。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道德修养与事业的自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白发”,它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D. 财富
诗人对道业的看法是怎样的?
A. 很满意
B. 感到寥寥无几
C. 非常出色
D. 不在乎
“视此足自儆”中的“自儆”是什么意思?
A. 自我欣赏
B. 自我警醒
C. 自我放弃
D. 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