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8: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8:27:10
次黄长孺元夕韵
作者: 陈著 〔宋代〕
流俗谁知运会元,
逢场作戏逐时论。
梅花簪烛行呼野,
竹叶装巾醉舞村。
幸是深山宽夜禁,
苦无佳月破天昏。
鳌山盛事当年梦,
老不禁寒早闭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感慨与思考。流行的世俗观念谁能理解真正的时运,像是在逢场作戏,随便应付时局。梅花点燃蜡烛,呼唤着乡野的美好;竹叶做成的头巾,带着醉意在村中翩翩起舞。庆幸的是在深山中,夜晚是宽松的禁忌;可惜的是美丽的月亮却没有,打破了昏暗的天空。曾经在鳌山的盛会中,留下了美好的梦境,如今老了,无法抵挡寒冷,只能早早关门。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为后人所熟知。其诗风常具哲理性,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反映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感慨,同时也表露了对现实世俗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次黄长孺元夕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元宵节这个喜庆的时刻,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流俗谁知运会元”,便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的疑惑与不满,流行的观念似乎无法真正理解时局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节日的场景,梅花与竹叶、蜡烛与头巾,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节日气氛。然而,诗人却感到庆幸的是在深山中,夜晚的禁忌没有那么严格,反衬出他对理想自由的渴望。而“苦无佳月破天昏”的一句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遗憾,尽管是元宵佳节,却没有明亮的月光来陪伴,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几句“鳌山盛事当年梦,老不禁寒早闭门”更是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结合,曾经的盛会已成遥远的梦,如今却因年老而无力参与,反映出一种沧桑感。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欢乐,也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流行世俗的无奈、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歌渗透着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中“流俗”指的是什么?
a) 传统习俗
b) 流行的世俗观念
c) 自然风俗
诗中提到的“梅花簪烛”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生活的热闹
b) 对节日的无奈
c) 对爱情的向往
诗人感到“老不禁寒早闭门”的原因是什么?
a) 对节日的失望
b) 年龄的增长与孤独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