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6:13
诗词名称: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红尘着脚双鬓斑,折腰五斗真作难。
巾车一去不复还,归卧柴桑紫翠间。
东篱悠然见南山,欲辩忘言心自闲。
在红尘中行走,鬓发已斑白,
为了五斗米而低头,真是艰难。
巾车一去再也不回,
我归卧在柴桑的紫翠之中。
东篱的悠然,遥望南山,
想要辩论,却发现忘却了言语,心中自得其乐。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风格清新,常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关注人性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之时,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本诗以一种深刻且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篇两句,诗人以“红尘着脚双鬓斑”抒发了他在世俗纷扰中感受到的无奈与疲惫。人生如梦,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华渐逝,诗人感受到生活的重负,尤其是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低头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巾车一去不复还,归卧柴桑紫翠间”,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巾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象征着世俗生活的流逝与无法再回头的选择。柴桑美丽而宁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代表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东篱悠然见南山,欲辩忘言心自闲”则是对人生态度的总结。在东篱旁悠然自得地望向南山,诗人意识到,真正的宁静与快乐并不需要言语的辩论,而是心灵的安宁与满足。这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深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诗词测试:
“红尘着脚双鬓斑”中的“红尘”指的是: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生活
C. 梦幻世界
诗中提到的“巾车”象征什么意思?
A. 繁忙的日常
B. 宁静的生活
C. 归隐的愿望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名利
C. 隐逸生活
答案: 1.B 2.A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