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渡口》

时间: 2025-05-04 03:58:43

诗句

欲系孤舟日已斜,秋霜一岸著蒹葭。

若为唤得愁魂醒,柱杖穿沙寻酒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8:43

原文展示:

欲系孤舟日已斜,秋霜一岸著蒹葭。若为唤得愁魂醒,柱杖穿沙寻酒家。

白话文翻译:

我想把孤舟系住,太阳已经偏斜,秋霜使得岸边的芦苇显得更加凄凉。如果能唤醒那愁苦的灵魂,我就用手杖在沙滩上寻找酒家。

注释:

  • 欲系:想要系住。
  • 孤舟:孤独的船只,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心境。
  • 日已斜:太阳已经偏西,暗示了傍晚时分。
  • 秋霜:秋天的霜,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 :附着、覆盖。
  • 蒹葭:芦苇,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凄凉。
  • 愁魂:忧愁的灵魂。
  • 柱杖:手杖,用来支撑身体。
  • 穿沙:在沙滩上走动。
  • 酒家:酒馆,喝酒的地方。

典故解析:

“蒹葭”出自《诗经》,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凄凉的情感,传达对往事的追忆或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创作于诗人独自游历之时,感受到秋日的萧瑟和心中的愁苦,借舟、酒来寻求解脱。

诗歌鉴赏:

这首《渡口》通过描绘秋日渡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开篇“欲系孤舟日已斜”,将孤舟与斜阳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秋霜一岸著蒹葭”,岸边的芦苇在秋霜的映衬下显得愈发苍凉,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若为唤得愁魂醒,柱杖穿沙寻酒家”则显示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驱散内心的忧愁,然而又是一种无奈的自我救赎。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欲系孤舟日已斜”:诗人想把孤舟停靠,却发现天色已晚,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秋霜一岸著蒹葭”:秋天的霜覆盖着岸边的芦苇,营造出一片萧瑟的景象。
    3. “若为唤得愁魂醒”:诗人希望能够唤醒自己内心的愁苦。
    4. “柱杖穿沙寻酒家”:手杖支撑着诗人穿过沙滩去寻找酒馆,表现出一种对欢乐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舟象征孤独的心境。
    • 拟人:愁魂被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和意境相呼应,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孤独、愁苦的深刻思考,以及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求解脱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孤独和漂泊的生活。
  • 秋霜:代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蒹葭:象征凄凉和思念。
  • 酒家:代表寻求欢乐和解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A. 欲系孤舟日已斜
    • B. 柱杖穿沙寻酒家
    • C. 秋霜一岸著蒹葭
  2. “愁魂”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一种快乐的情绪
    • B. 忧愁的心情
    • C. 灰心丧气的状态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杨冠卿的《渡口》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秋日的凄凉,后者则展现了月夜的浪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原文与解读
  • 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同年黄玉圃番社图 登岱 送泽州相国予告归里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 送内弟王拟山归里 送杜樊川之石门主簿任 汉南送张二庆余归吴门 宁乡道中 西乡对月 望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車字旁的字 全身远祸 半涂而废 舟字旁的字 温州杂剧 碑额 凄悼 包含帖的成语 课孙草 格高意远 鸟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自食其果 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月落星沉 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醉如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