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8:5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8:51:14
便作词场看,吾犹薄邺城。
可能雄后汉,宁许复西京。
乱瓦朝云色,哀弦夜月声。
何如诸葛表,忠荩配阿衡。
我来到这里就像在词场闲逛,虽然我仍然身处邺城。
这里是否能再现后汉的雄风,难道可以再回到西京?
破碎的瓦片在晨曦中显得苍凉,夜晚的月光下悠扬的悲曲响起。
比起诸葛亮的表文,忠诚之士与阿衡(指汉朝的贤臣)才真正相配。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潘相(清代),字子期,号景山,江苏人。潘相以诗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缅怀与感慨,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诗人通过邺城这一历史背景,抒发对兴衰变迁的感慨,表达对英雄豪杰的追思及忠臣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邺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以“便作词场看”引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诗意的场景中。诗人以“薄邺城”表明对古都的淡淡怀念,随即引出对后汉雄风的追忆,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乱瓦朝云色,哀弦夜月声”两句,描绘了破败的景象,瓦片的残破与晨曦的黯淡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此时,夜晚的音乐声又让人沉醉于忧伤之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对比。
最后两句“何如诸葛表,忠荩配阿衡”则是对忠臣的颂扬,强调了忠诚与智慧的价值。诗人借诸葛亮的事迹,表达了对忠诚理想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传达出一种对当今英雄的渴望与对曾经辉煌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忠臣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理想与历史人物的向往,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肯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邺城”象征什么?
A. 繁荣的未来
B. 过去的辉煌
C. 诗人的家乡
D. 文化的象征
“何如诸葛表”中的“诸葛”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D. 孙权
诗中描绘的“乱瓦”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期待
C. 悲凉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潘相的《客有吟袁公安邺城怀古句者诗以反之》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但潘相更为侧重于对忠诚与智慧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两者皆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却各有侧重,丰富了古诗词的意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