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2:59
福山杂吟
作者: 潘相 〔清代〕
山川禹贡记嵎夷,
刘豫更名竟不移。
好古犹寻羲仲宅,
多文久废李斯碑。
槎无童女求瑶草,
户有耆氓织檿丝。
莫以鱼盐卑相业,
烝民利赖到今兹。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的历史和人文景观。诗人提到的“禹贡”是古代中国的地域划分,描述了与“厎夷”有关的山川;刘豫的名字虽然改变但依然不移,说明历史的延续。诗人怀念古代的贤人,希望能找到羲仲的居所;而李斯的碑刻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遗忘。诗中提到的“槎无童女求瑶草”表现了一种失落的遗憾,而“户有耆氓织檿丝”则展现了民众的辛勤生活。最后一句提醒人们不要小看以鱼盐为业的卑微工作,因为民众的生活依赖于这些。
潘相,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具有浓厚的古典风格。
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中社会变迁迅速,古代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冲击。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怀念,表达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福山杂吟》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作,潘相通过描绘山川和人文历史,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怀恋。诗中的“禹贡”与“刘豫”不仅仅是地名与人名,更是历史延续的象征,强调了历史和文化的根基。诗人对古代贤人的追寻,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社会生活的反映,“槎无童女求瑶草”表达了对纯真与美好的渴望,而“耆氓织檿丝”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莫以鱼盐卑相业”更是深刻地提醒人们,任何职业都有其价值,民众的生计与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典雅,展现了清代诗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潘相是哪一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槎无童女求瑶草”中的“瑶草”象征什么?
A. 劳动
B. 理想与美好
C. 传统文化
D. 社会底层
诗中的“莫以鱼盐卑相业”强调了什么?
A. 鱼盐行业的重要性
B. 传统文化的价值
C. 历史的延续
D. 对古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