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39
何掾向来吟有阁,杨家今日筑为楼。
看他压尽凡花倒,只放诗人出一头。
何掾(何绍基)以前常常在阁楼吟诗,而今天杨家的楼阁被新建起来。看那楼阁,压制了世间的繁花,却只留下诗人独自一人。
萧立之(生卒年不详),宋代文学家,因其诗歌多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受到后世推崇,其风格清新脱俗,善用典故。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聚集的时代,诗人们倾向于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慨。梅楼作为诗人创作和交友的场所,成为了文学交流的象征。
《题杨达可梅楼二首 其一》在整体上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诗中通过对杨家新建楼阁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诗人及其创作的重视。诗人通过“压尽凡花”,展现了楼阁的雄伟气势,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其说这是对新楼的赞美,不如说是对传统文人精神的呼唤。诗人将自己置于这座楼阁之中,以诗人的身份自豪地表达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此外,诗中“只放诗人出一头”一语,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暗含了对社会地位的反思。诗人所追求的并非世俗的繁华,而是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自由的向往与珍视。
何掾在诗中指的是谁?
“压尽凡花倒”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诗中“只放诗人出一头”意味着什么?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李白《庐山谣》: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与《题杨达可梅楼》中的精神追求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