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1:50
答僧见
作者: 吕岩 〔唐代〕
三千里外无家客,
七百年来云水身。
行满蓬莱为别馆,
道成瓦砾尽黄金。
待宾榼里常存酒,
化药炉中别有春。
积德求师何患少,
由来天地不私亲。
远在三千里外的客人,没有归宿,
七百年来我漂泊如云水。
走到蓬莱山就当作是我的别馆,
道理成了瓦砾,财富化作了黄金。
在招待宾客的酒坛里总是存着酒,
在炼制灵药的炉子里又有春天。
积德求教何必担心不足,
天地间本就不偏私于谁。
作者介绍:吕岩,字希声,号紫阳,唐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道家文化著称。他的诗作品多反映道教哲学,追求自然和心灵的自由。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吕岩漂泊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修道与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淡然态度。
《答僧见》是一首反映哲理与情感的诗。全诗从个人漂泊的境遇出发,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前三句表达了长久以来的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却逐渐转向自我内心的丰富与充实。尤其是“行满蓬莱为别馆”,将内心的安宁与外在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自由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中间部分提到的“宾榼里常存酒”和“化药炉中别有春”,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与积极。他将酒与春天作为对生活的象征,表现出在即便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心灵的富足与欢愉。最后两句则升华了整个诗的主题,强调积德与求知的重要性,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内心的宁静与充实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对人生的深邃理解,体现了诗人超然的道家哲学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生的漂泊与内心的安宁,强调了积德与求知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无家客”指的是什麼?
“蓬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化药炉”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