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灵峰见山阁》

时间: 2025-07-27 20:13:44

诗句

兵火相寻音问绝,登高寓目空伤神。

金华山且望不见,况乃欲见山下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13:44

原文展示:

题灵峰见山阁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兵火相寻音问绝,
登高寓目空伤神。
金华山且望不见,
况乃欲见山下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争后听不到音信的悲痛心情。他登高远望却感到无比的伤感,连金华山都无法看见,更何况山下的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兵火:指战争、战火。
  2. 音问:音信,消息。
  3. 登高:登上高处,指登山。
  4. 寓目:远望,注视。
  5. 伤神:心中忧伤,感到痛苦。

典故解析:

  • 金华山:金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名山,象征着高远和美好。
  •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兵火”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仲明,号云亭,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反映了作者在动荡年代的内心感受。他在高处远望,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事的无奈,表达了对故人和旧识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和思念。首句“兵火相寻音问绝”,直接点出战争带来的孤寂与无奈,音信全无使人心如死灰,产生一种强烈的悲痛感。接着“登高寓目空伤神”,表现出登高所带来的不只是视野的开阔,更是内心的沉重。作者站在高处,目光所及却是空旷的伤感,显示出他内心的失落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金华山且望不见”,金华山作为名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此时却无法看见,暗示了作者的无奈和绝望。“况乃欲见山下人”,不仅是希望能见到山下的亲友,更是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表露出对失去联系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刻体察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兵火相寻音问绝:战火连绵,音信全无,表现出对战争的痛苦经历。
  2. 登高寓目空伤神:登高望远,心中却空荡荡,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3. 金华山且望不见:连金华山也无法看见,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失落。
  4. 况乃欲见山下人:更何况想要见到山下的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兵火”与“金华山”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金华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此时却成为无法触及的幻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思念,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兵火:战争的象征,代表破坏与悲剧。
  2. 高处:象征着远见与思考,也折射出心灵的孤独。
  3. 金华山:象征美好与希望,但在此刻却显得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兵火”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的日子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2. 诗人登高寓目的目的是?

    • A. 观察自然
    • B. 寻找音信
    • C. 感受伤心
  3. 金华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希望与美好
    • C. 战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题灵峰见山阁》与杜甫的《登高》均描绘了登高时的情感,但郑的诗更侧重于对人事的思念,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至夜 看采菱 题东虎丘寺六韵 咏菊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 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姚侍御见过,戏赠 留别吴七正字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 齐梁格。 河南王尹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足上首下 包含招的成语 以众击寡 肚里打稿 包含可的成语 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边腹 包字头的字 尢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移角 鸡栖凤食 恬不为意 非德 轸救 摩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