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07
失势愁千丈,回眸忽百寻。
后崖迷向背,半壑划晴阴。
径滑披榛翳,霜严少树林。
敝裘珍愈暖,秋塞已寒深。
失去权势的忧愁如千丈高的悬崖,回头看时却仿佛是百般追寻的痕迹。后面的崖壁让我迷失了方向,半条山谷划分出晴朗与阴暗。小路滑腻被杂草覆盖,霜寒已重,树林稀少。破旧的裘衣越发显得温暖,秋天的冷塞已经深入骨髓。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诗中表现出的失势与忧愁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普遍心态,尤其是在清代,许多文人都面临着朝政的变迁与个人的失落。
徐书受(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风格清新隽永。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可能面临个人的困境,借用自然意象抒发对失去权势后的忧愁与孤独。
《南天门 其二》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古诗,通过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失势后的苦闷与思索。诗的开头“失势愁千丈”直接点出诗人的心境,失去权势带来的愁苦如同无尽的深渊,令人窒息。紧接着的“回眸忽百寻”,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追寻,似乎在寻找失落的方向。后面的描写如“后崖迷向背”、“半壑划晴阴”,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既有迷失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困惑。
接下来的“径滑披榛翳”则描绘出路途的艰难,诗人行走在滑腻的小路上,周围满是杂草,似乎暗喻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易。而“霜严少树林”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最后两句“敝裘珍愈暖,秋塞已寒深”则是情感的升华,破旧的裘衣在寒冷中显得愈加珍贵,暗示着即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温暖和慰藉;而“秋塞已寒深”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势后的忧愁与孤独,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困惑与思索,同时也透露出在困境中仍能找到温暖的希望。
《南天门 其二》的作者是?
诗中“失势愁千丈”中的“千丈”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霜严少树林”意在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