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城东避暑次廉伯陆先生元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8 05:18:35

诗句

暑气蒸人欲濯川,群公郊野喜镳连。

追凉合坐池边树,医俗还寻竹里廛。

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

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5:18:35

原文展示:

暑气蒸人欲濯川,
群公郊野喜镳连。
追凉合坐池边树,
医俗还寻竹里廛。
耕凿不知恩似海,
笑谈忘却日如年。
诗成东阁翘材馆,
留与君家作胜传。

白话文翻译:

酷热的天气让人想去洗涮河水,
朋友们在郊外欢快地骑马聚会。
我们一起坐在池边的树下避暑,
顺便再去竹林里的小店闲逛。
辛勤耕作却不知恩情像大海,
闲聊中忘却了日子像年一样漫长。
诗作完成后在东阁高高的书架上,
留给你家传承,成为美好的记忆。

注释:

  • 蒸人:指酷热使人感到闷热。
  • 镳连:指骑马的朋友们聚在一起。
  • 合坐:一起坐下。
  • 医俗:指以诗歌等方式减轻世俗的烦恼。
  • 耕凿:指辛勤的劳动。
  • 恩似海:形容恩情深厚。
  • 翘材馆:指高大的书架或阁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吕卣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暑气逼人的夏季,诗人和朋友们在郊外避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友谊的温暖。诗中表达了对劳动和友谊的感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城东避暑次廉伯陆先生元韵二首 其二》这首诗,展现了盛夏时节,诗人和友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凉爽的情景。开篇便以“暑气蒸人欲濯川”描绘出强烈的夏日气息,生动地传达出热浪袭人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群公郊野喜镳连”,表现出朋友们聚会的欢快氛围,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夏日情景。

在“追凉合坐池边树”一句中,诗人描绘出他们聚在树下,享受池边的凉意,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而“医俗还寻竹里廛”则体现了诗人希望通过回归自然来疏解世俗压力的心情,竹林中的小店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闲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耕凿不知恩似海”,反映出对劳动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常常忽视的恩情,而“笑谈忘却日如年”则表达了朋友间的欢聚时光是如何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诗人提到“留与君家作胜传”,将自己的诗作留给朋友,既是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夏日欢聚的美好回忆的传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背景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表现了对友谊、自然和劳动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暑气蒸人欲濯川:描述夏天的炎热让人想要去河中洗涮。
    2. 群公郊野喜镳连:朋友们在郊外骑马聚会,感到非常高兴。
    3. 追凉合坐池边树:大家一起坐在池边的树下,享受凉爽。
    4. 医俗还寻竹里廛:寻求消暑之法,顺便去竹林中的小店。
    5. 耕凿不知恩似海:辛劳耕作却未感受到深厚的恩情。
    6. 笑谈忘却日如年:欢笑与谈话中,时间仿佛变得漫长。
    7. 诗成东阁翘材馆:诗作完成后放在东阁的书架上。
    8. 留与君家作胜传:将其留给朋友,成为美好的传承。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恩似海”形象地表达了恩情的深厚。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劳动的思考,展现了闲适的田园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暑气:象征着夏天的炎热,带来不适。
  • 池边树:代表自然的庇护,是避暑的理想场所。
  • 竹里廛: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世俗的疏离。
  • 耕凿:代表着辛勤劳动与对生活的责任感。
  • 东阁翘材馆: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情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竹里廛”主要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劳动
      • D. 友情
    3. “耕凿不知恩似海”中的“恩”指的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感激
      • B. 对朋友的感激
      • C. 对劳动的尊重
      • D. 对家庭的感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的诗,描绘了山中的静谧与友人间的情谊。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友谊,但吕卣的诗更强调了夏日的欢聚与轻松的生活态度,而李白则体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吕卣研究》:此书对吕卣的生平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分析方法。
  • 《中国古代诗歌史》:对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漫斋壁 如梦令 上冬日田园杂兴十二绝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 胭脂井三首 其二 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 良乡 次韵胡邦衡秘监 夜至宁庵,见壁间端礼昆仲倡和,明日将去, 钓池口阻风,迷失港道 案上梅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收刀检卦 石作 肉字旁的字 俭莲 衒玉贾石 龝字旁的字 倾箱倒箧 一宿之行 牛字旁的字 三杯两盏 包含朽的成语 爻字旁的字 陈列品 眼枯 田字旁的字 牛口之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