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5:06
八声甘州
作者:郑文焯 〔清代〕
荡岩霏弄晚点荒寒,渔灯两三星。
叹风流残霸,湖山灵气,空葬倾城。
一镜吴波变沼,花雨洗蛮腥。
片石兴亡恨,玉轸无声。
惟有西江明月,照故宫残梦,梧叶催醒。
奈登临愁眼,还向此山青。
更谁吹乌栖哀调,唤暮鸿烟际落芦汀。
馀情寄,白云题句,连步天平。
在傍晚的寒风中,云雾缭绕,渔船的灯光闪烁着星星的微光。我不禁感叹,那些曾经风流倜傥的人士,如今已然消逝,湖光山色的灵气也空自葬送于倾城之下。一面镜子将吴江的波涛变作沼泽,花雨洗涤着蛮荒的气息。片石上的兴亡之恨,已然无声无息。唯有那西江的明月,照亮了故宫的残梦,梧桐叶在催促我的醒来。尽管我登高望远,却仍是愁眸向着那青翠的山峦。更有谁在吹奏那哀伤的曲调,唤起黄昏时分鸿雁归来的余音,落在芦苇丛中。我的余情寄托于白云的题句,伴随我步向那天平的远方。
郑文焯(公元1640-1710),字子奎,号天池,清代诗人,江苏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郑文焯的作品在清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尤其以词、曲闻名。
《八声甘州》是郑文焯在游历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个人遭遇以及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叹,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了抒情与思考的词作。开篇以“荡岩霏弄晚点荒寒”引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既有寒冷的气息,又显得宁静而深邃。随着诗句的推展,诗人逐渐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自我情感的流露。词中提到的“叹风流残霸”,不仅仅是对过去风光的怀念,更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繁华的追思。尤其是“片石兴亡恨,玉轸无声”一句,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无奈。最后以“惟有西江明月”收尾,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思念,照亮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词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丰富性上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郑文焯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逝去繁华的怀念与个人情感的孤独。诗人以明月为象征,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思考,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渔灯”象征什么?
“惟有西江明月”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对比郑文焯的《八声甘州》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以明月为象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郑文焯更加细腻地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而李白则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直接的情感与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