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鲁共公择言》

时间: 2025-07-28 20:40:04

诗句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梁王称善相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0:04

诗词名称: 鲁共公择言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诗文原文如下: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白话文翻译:

鲁共公在梁王魏婴的宴会上,酒酣之际,鲁君兴起,避席选择言语说:往日,帝女让仪狄酿酒,味道极美,献给大禹,大禹饮之后觉得甘美,因此疏远了仪狄,断绝了酒的供给,曾说后世必有因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在半夜不觉,易牙便煎熬五味调和的食物,桓公吃了饱,直到天亮也未曾察觉,曾说后世必有因美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南方的威势,三天不听朝政,于是推远了南威,曾说后世必有因美色而亡国的。楚王登上高台远望崩山,左边有江,右边有湖,乐在其中,忘却了生死,因此盟誓不再登高台,曾说后世必有因高台陂池而亡国的。如今主君尊贵,仪狄之酒、易牙之味、南威之美、强台之乐兼而有之,若有其中一者,已足以亡国。如今主君兼有这四者,岂能不警惕呢!梁王称赞此言。


注释:

  • 仪狄: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女子,象征美酒。
  • 大禹:古代治水英雄,象征国家利益。
  • 齐桓公: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代表权力与享乐。
  • 易牙:齐桓公的厨师,善于调味,象征美食。
  • 南之威:指晋国文公的权威,象征政治权力。
  • 强台:象征高处的乐趣和权力的贪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无作者名,属于先秦时期的诗歌,可能是由当时的士人或文人所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征。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对权力与享乐的警惕,尤其是对奢华生活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警示。


诗歌鉴赏:

《鲁共公择言》通过鲁君在宴会中的发言,警示了权力者对享乐的警觉与反思。诗中提到的四个典故分别涉及饮酒、食物、美色与欢愉,构成了一幅关于权力、欲望与国家存亡的复杂图景。诗人通过这些故事反映出,过度的享乐和欲望可能导致政治的腐败和国家的灭亡,表达了对领导者的忠告与警醒。诗中的对比手法鲜明,通过历史人物的教训,引出鲁君的深思,警惕他人以史为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回忆过去,帝女让仪狄酿造美酒,象征享乐的开始。
  •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大禹美酒后却疏远了酿酒者,象征对享乐的警惕。
  •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警告后人,酒可能导致国家的覆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警示效果。
  • 典故:多次引用历史人物,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四个典故探讨了权力与欲望之间的关系,警示统治者应警惕享乐,以免国家遭受灭顶之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享乐与诱惑。
  • 美食:象征物质享受。
  • 高台:象征权力与地位的飘渺。
  • 盛宴:象征权力者的奢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鲁君在宴会上警告主君什么?

    • A. 酒与美食
    • B. 军事斗争
    • C. 经济发展
    • D. 文化交流
  2. 诗中提到的“仪狄”象征什么?

    • A. 统治者
    • B. 美酒
    • C. 战争
    • D. 贫困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鲁共公择言》与《离骚》,两者均涉及对国家的忧虑,但《离骚》更为个体情感流露,而《鲁共公择言》则更侧重于政治警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先秦文学研究》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对《鲁共公择言》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司勋王郎中宅送韦九郎中往濠州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送陆士伦宰义兴 送弘志上人归湖州 题王十九茆堂 送苏修往上饶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南浦渡口 至七里滩作 送李中丞、杨判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斋的成语 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外顺内悖 省鉴 私字儿的字 耍笔杆子 轻重缓急 包含蛰的词语有哪些 珍藏密敛 酉字旁的字 海进 乚字旁的字 包含湃的词语有哪些 轻省 重拳 月字旁的字 金钗钿合 隐迹潜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