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2: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20:47
《尾犯(庐山一名碧芙蓉)》
作者: 晁补之
庐山小隐。渐年来疏懒,浸浓归兴。
彩桥飞过,深溪地底,奔雷余韵。
香炉照日,望处与青霄近。
想群仙呼我应还,怪来须丝垂镜。
海上云车回轫。少姑传金母信。
森翠裾琼佩,落日初霞,纷纭相映。
谁见壶中景。花洞里杳然渔艇。
别是个潇洒乾坤,世情尘土休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隐居生活的感受与思考。随着岁月的推移,诗人渐渐变得懒散,归隐的情绪越来越浓厚。彩色的桥飞过,深邃的溪水底部传来奔雷的余音。香炉在阳光下闪烁,远方的景色与蓝天相近。诗人想象着群仙在呼唤自己,感叹自己为何要依赖镜子来照见自己。海上的云车回旋而去,少姑向人们传递着金母的信件。翠绿的裙摆和琼佩在落日的霞光中交相辉映。谁能看到壶中的景象?在花洞里,渔船静静地停泊。其实这正是一个洒脱的天地,让世俗的情感与尘土都不再打扰。
晁补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在官场和文坛均有不俗的表现。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庐山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著称,成为文人墨客的理想之地,诗人在这里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尾犯(庐山一名碧芙蓉)》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庐山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洒脱的气质。诗人用“彩桥飞过,深溪地底,奔雷余韵”描绘出山水的动态美,仿佛带领读者置身于庐山的秀丽风光之中。
同时,诗人也通过“香炉照日,望处与青霄近”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而“想群仙呼我应还”则体现了诗人心中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表达了他对道家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构思和意象上都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质,强调了隐逸生活的洒脱和自由,令人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围绕隐逸与自然的和谐展开,通过对庐山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超脱态度。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理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晁补之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香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宗教与灵性
C. 自然之美
D. 友情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渴望
C. 无所谓
D. 忽视
答案: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晁补之的《尾犯》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多强调个人与自然的融合,而晁补之则更侧重于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洒脱的态度。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