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荔枝菊》

时间: 2025-05-11 19:58:15

诗句

莫论枝上粟团黄,且喜篱边珍颗香。

若使唐家妃子见,料应误摘醉中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8:15

原文展示:

莫论枝上粟团黄,且喜篱边珍颗香。
若使唐家妃子见,料应误摘醉中尝。

白话文翻译:

不要提枝头上那些金黄的粟子,且高兴于篱边那珍贵的荔枝香果。
如果唐朝的妃子看到,想必会误以为是醉酒中摘来的美味。

注释:

  • 莫论:不要谈论。
  • 粟团:指的是金黄的粟子,形状像团。
  • 珍颗香:指珍贵的荔枝,形容其香甜的果实。
  • 唐家妃子:指唐代的妃子,暗指美丽而珍贵的女子。
  • 料应误摘:想必会误以为是摘来的。
  • 醉中尝:形容在醉酒后享用美味,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典故解析:

“唐家妃子”可能指的是唐代的王皇贵妃,如王嫱等,借此来表现荔枝的珍贵和美味,暗示诗人在表达对荔枝的喜爱之情的同时,也在对比荔枝的珍贵与其他果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铸,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际,荔枝作为南方盛产的水果,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诗人通过描写荔枝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

诗歌鉴赏:

《荔枝菊》是史铸的一首清新自然的作品,整首诗意境优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的开头“莫论枝上粟团黄”,以直接的方式引入诗歌的主题,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金黄粟子所吸引,而应该珍惜篱边的荔枝。这样的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荔枝的珍贵,也突显出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接下来的两句“且喜篱边珍颗香”,则是对荔枝的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香甜和美味。

最后一句“若使唐家妃子见,料应误摘醉中尝”则将诗歌推向高潮,想象如果唐朝的妃子见到如此美味的荔枝,定会误以为是在醉酒中所摘,表现出荔枝的诱惑与珍贵,甚至让人沉醉。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令人在品味美好事物时更加沉醉。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论枝上粟团黄:开头提到枝头的金黄粟子,传达出对其他果实的忽视。
  2. 且喜篱边珍颗香:强调荔枝的美味和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
  3. 若使唐家妃子见:设想唐代的妃子见到荔枝,增加了诗的历史深度。
  4. 料应误摘醉中尝:通过妃子的视角,表现出荔枝的诱惑,暗示其美味让人沉醉。

修辞手法

  • 对比:将金黄粟子与荔枝进行对比,突显荔枝的珍贵。
  • 想象:通过设想唐朝妃子,增添了诗的历史感和趣味性。
  • 比喻:荔枝的香甜被比作醉酒中的美味,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荔枝的赞美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生活中细腻的观察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着夏季的丰收与甜蜜,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唐家妃子:引入了历史文化的元素,暗示美的珍贵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论”是什么意思? A. 不要谈论
    B. 不要看
    C. 不要吃
    D. 不要摘

  2. 诗人认为荔枝有什么特点? A. 苦涩
    B. 香甜
    C. 干枯
    D. 酸涩

  3. “唐家妃子”象征着什么? A. 平民
    B. 美丽与珍贵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史铸的《荔枝菊》更偏向于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出对山川壮丽的赞美。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同诸公饮王丈利夫饮山亭,索赋长 水调歌头(和吴秀岩韵) 水调歌头 滕王阁 水调歌头 其一 寄怀王敬哉宗伯 水调歌头 寿刘宰母 水调歌头 次韵荷净亭小集 水调歌头·野趣在城市 水调歌头 庚申五日 水调歌头·玉鉴十分满 水调歌头·航天精神之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铄亮 鸡鸣之助 扬汤止沸 先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片记 一上青山便化身 衣字旁的字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毋字旁的字 倒栽葱 贝字旁的字 白日 顽固 静结尾的成语 断金零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