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8-09 12:58:34

诗句

宠命光辉出九重,夕郎捧诏未央宫。

辍从近侍优耆德,暂殿名邦抚浙东。

道过故乡观昼绣,政成载路播仁风。

岂惟越俗欣渐惠,即看延登起茂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2:58:34

原文展示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 范子奇 〔宋代〕

宠命光辉出九重,
夕郎捧诏未央宫。
辍从近侍优耆德,
暂殿名邦抚浙东。
道过故乡观昼绣,
政成载路播仁风。
岂惟越俗欣渐惠,
即看延登起茂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程给事被派往越州的情景。诗人感慨道,承受着皇上的宠信,光辉照耀着九重天。程给事在未央宫捧着圣旨,准备前往任职。他暂时离开了身边的近侍,前往名声显赫的地方,治理浙东。途中经过故乡,看到白天的绣花,感慨政绩在路上传播仁德。并非只有越地的风俗欣欣向荣,实际上,也要看他在任职期间的卓越功绩。

注释

  • 宠命:受皇帝的恩宠和命令。
  • 未央宫:汉朝皇宫的一个重要建筑,用于接见大臣。
  • 辍从:暂时停止跟随。
  • 优耆德:形容近侍的德行和官职。
  • 殿名邦:指名声显赫的国家或地区。
  • 仁风:仁德之风,指良好的政治风气。
  • 越俗:指越地的风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子奇,生活在宋代,曾担任官职,以诗词闻名。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程给事被派往越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员出任新职时的心境。

诗歌鉴赏

《送程给事知越州》是一首充满祝福与期待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程给事的任命过程,展现了他在朝廷的威望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以“宠命光辉出九重”表达了程给事身处权力中心的荣耀,接着通过“夕郎捧诏未央宫”展示了他捧持皇命、责任重大的形象。随后,诗人提到程给事暂时离开近侍,意味着他即将迎接新的挑战。

在描述途经故乡的情景时,诗人用“观昼绣”来形容故乡的美好,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与美好的祝愿。最后,诗人强调程给事的出任不仅带来地方风俗的欣欣向荣,更重要的是希望他能在任职期间取得卓越的成就,传递仁德之风。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宠命光辉出九重:受皇帝的恩宠,光辉照耀着高高在上的宫廷。
    • 夕郎捧诏未央宫:在未央宫捧着圣旨的程给事。
    • 辍从近侍优耆德:暂时离开身边的近侍,去往新的任职。
    • 暂殿名邦抚浙东:前往声名显赫的浙东,治理国家。
    • 道过故乡观昼绣:途经故乡,看到白天的美丽景象。
    • 政成载路播仁风:治理成功,仁德之风在路上传播。
    • 岂惟越俗欣渐惠:不仅仅是越地的风俗欣欣向荣。
    • 即看延登起茂功:还要看他在任职期间的卓越功绩。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富有节奏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光辉: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代表着程给事的身份和责任。
  • 未央宫:代表着皇权的中心,体现了政治的权威性。
  • 故乡:代表着诗人的记忆与情感寄托,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
  • 仁风:象征着良好的政治风气,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程给事知越州》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范子奇
    c) 李白
    答案:b) 范子奇

  2. 诗中提到的“未央宫”是指哪个朝代的宫殿?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答案:b) 汉朝

  3. 诗中“仁风”指的是什么? a) 仁德之风
    b) 和平之风
    c) 经济之风
    答案:a) 仁德之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但更侧重于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与对社会现状的关切,相较于范子奇的作品,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子奇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横石潭 答僧问心要作偈 阮吾山邀同徐松厂祝芷塘过法源寺看海棠和吾山原韵 秦淮春泛 寄朱笠亭 下直闻蝉 日入行 利器行 杂诗 拟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足如手 据为己有 陶暑 生荣没哀 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甑尘釜鱼 低潮 隶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包含士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鹊河 犬字旁的字 昏冒 冰清玉洁 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蟹奴 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