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3: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05:51
原文展示: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棘围木栅试文章,先把公卿作冠攘。 往事如斯能不咎,未容尽付与斜阳。
白话文翻译:
在荆棘围绕的木栅中考试文章,首先将公卿们视为争夺的冠冕。 过去的往事如同这样,我们怎能不责备,不容许它们完全随斜阳消逝。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士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科举考试后,诗人有感而发,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感慨和对过往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科举考试的场景,反映了士人为了功名而奋斗的现实。诗中的“棘围木栅”形象地描绘了考试的严苛环境,而“冠攘”则揭示了士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反思,认为不应轻易放过那些应被责备的往事,不应让它们随时间消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的严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反思和对过往历史的严肃思考,强调不应轻易放过那些应被责备的往事,应有所反思和追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棘围木栅”比喻什么? A. 考试的严苛环境 B. 战争的激烈 C. 自然的险恶 答案:A
“冠攘”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争夺冠冕 B. 争夺土地 C. 争夺财富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未容尽付与斜阳”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往事不应随时间消逝 B. 往事应随时间消逝 C. 往事无关紧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