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05
牡丹
作者: 罗隐 〔唐代〕
艳多烟重欲开难,
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无力凭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它所承载的情感。诗中说,牡丹的艳丽被烟雾笼罩,想要绽放却很艰难。花心的红蕊如同一抹檀香。公子在灯下醉归时,看到牡丹的美;美人在早晨插花时,映照在镜中。庭院中才意识到春风的珍贵,带着雨水才明白国色的凋零。夕阳西下时,又该如何形容这种景象,仿佛太真(王嫱)无力倚靠在栏杆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太真无力”典故源于王嫱,她以美丽和才智著称,诗中用她来表达一位美人在美丽的环境中却感到无力的情境。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长,唐代诗人,以诗风清新、内容丰富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在感受牡丹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的向往与感叹。
这首《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象。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牡丹的姿态和环境,后四句则转向诗人对美的感悟与思考。
在描写牡丹的过程中,诗人使用了“艳多烟重欲开难”的句子,传达了牡丹花的娇艳与生长环境的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通过“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将牡丹的美与人们的生活场景结合,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后半部分“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诗人从自然的变化引申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太真无力凭阑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美人面对美丽景色时的无奈与伤感,令人感同身受。整体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使得牡丹不仅仅是花,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公子”指的是哪类人?
“太真无力凭阑干”中的“太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事物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罗隐的《牡丹》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罗隐更多地集中在花卉的美丽与人情的互动上,而杜甫则表现了雨水滋润大地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