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45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越过大海,霜天已是黄昏,告别了隐秘的野草干枯。
英俊的人才担任司隶的职务,严肃地奉命于武夫的官职。
眼中容不下隐藏的蜂群,心中却粗心地追逐物质的耗尽。
最近生活富足,但想要驱使这些享受反而不容易。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元之,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罗隐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此诗写于唐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鹰的形象,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思,揭示了在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
罗隐的《鹰》以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在大海彼岸、霜天黄昏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萧瑟的氛围。诗中通过对鹰的描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志向与追求,然而在这种追求的背后,诗人却深感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首先,诗的开头“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描绘了一幅冷清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与逃避。接着,“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则通过对官职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持。诗人在此表现出对官场的复杂情感,既有向往又有无奈。
后两句“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的现状。诗人指出,虽然生活富足,但这种富足却是对精神追求的压制,反而使得人心变得粗糙。
罗隐的《鹰》通过对鹰的象征与对比,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物质享乐的反思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物质享受的反思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人希望通过对鹰的描绘,传达一种高远的理想,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
诗中“眼恶藏蜂在”表达了何种情感?
罗隐生活的时代是哪个朝代?
诗中所提到的“司隶”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