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2:46
念奴娇
作者: 卢炳 〔宋代〕
晚天清楚,扫太虚纤翳,凉生江曲。
四愿青冥天地阔,惟有残霞孤鹜。
山气凝蓝,汀烟引素,竦竦浮群木。
白蘋风定,波澄万顷寒玉。
时有一叶渔舟,收纶垂钓,来往何幽独。
短发萧萧襟袖冷,便觉都无袢溽。
曳杖归来,夜深人悄,月照鳞鳞屋。
藤床一枕,迥然清梦无俗。
全诗翻译:
黄昏的天空清澈明亮,柔和的风轻轻掠过,让人感到江边的凉意。希望四周的天地更加广阔,只有那残存的晚霞和孤独的野鸭在天际飞翔。山中的气息凝聚成蓝色,水边的烟雾引导着白色的羽毛,群木高耸入云。白蘋花在微风中静止,波光粼粼,像万顷寒玉一样清澈。偶尔有一只小渔舟,收起钓具,独自往来,何其幽静。短发随风轻轻摇曳,衣袖也感到寒冷,便觉身边一切都显得无比清凉。拄着拐杖归来,夜深人静,月光照耀着鳞鳞的屋顶。藤床上一个枕头,远离世俗的清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残霞孤鹜”以及“白蘋风定”等,描绘了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卢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洒脱,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心中充满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念奴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开篇“晚天清楚,扫太虚纤翳”,不仅描绘了清澈的天空,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澄澈与宁静。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广阔的天地和孤独的晚霞,表达了对辽阔自然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触。
诗中“白蘋风定,波澄万顷寒玉”这一句,以极富美感的意象描绘了水面的平静与纯净,令人感受到一种清凉的气息。渔舟的出现使得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渔翁的孤独与自然的和谐相映成趣。
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回归宁静的生活,月光照耀下的“鳞鳞屋”,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诗人以“藤床一枕”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远离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主观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时间是什么?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深夜
“波澄万顷寒玉”中的“寒玉”形容的是?
A) 热情
B) 温暖
C) 清冷
D) 明亮
诗中提到的“短发萧萧”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忧伤
B) 清凉
C) 迷茫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卢炳的《念奴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卢炳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多了一层历史的沉思与哲理的探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