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8:35
念奴娇 其二 次山谷韵,答李蒲汀冬日之作
作者:夏言
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
帘卷碧山楼阁静,镇日看山未足。
我羡高人,萧然林洞,鹤骨清如玉。
园收芋栗,拥炉时泻醽醁。
严冬物色荒凉,欹枕萧萧,落尽燕山木。
长忆东邻闲学士,那得一尊相属。
病起挥毫,朝回隐几,漫写江南曲。
柴门溪上,犹锁万竿修竹。
北风在一夜之间,搅动了霜空,染红了千林的寒绿。
卷起帘子,碧山楼阁显得格外宁静,整天看着山,依然觉得不够。
我羡慕那些高人,清逸的林间洞府,像鹤一样骨骼清晰如玉。
园子里收获着芋头和栗子,围坐在炉边时,酒香四溢。
严冬的景色显得荒凉,枕边轻声吟唱,燕山的树木都已落尽。
常常想起东邻那位闲散的学士,谁能与他共饮一杯呢?
生病时挥毫作诗,早晚依然隐居在书桌前,随意写下江南的曲子。
柴门溪边,依旧锁住万竿修竹。
作者介绍:夏言,明代诗人,字子文,号梅溪,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回应朋友李蒲汀的冬日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严冬中的孤寂感受。
这首《念奴娇》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朔风一夜,搅霜空丹却千林寒绿”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凛冽的北风和冷冽的冬景,形成了一幅鲜明的冬日图景。诗中以“高人”自况,表现出对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鹤骨清如玉”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高洁的气质。
接着,诗人描写了围炉而坐的温暖场景,虽是冬日,但他仍然乐在其中,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然而,诗中又透出一种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长忆东邻闲学士”,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一杯,表达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冬日的自然景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文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朔风一夜的“朔风”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风?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诗中的“江南曲”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念奴娇 其二 次山谷韵,答李蒲汀冬日之作》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