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7:21
兵祸潢池弄,啾啾鬼伯来。
悲风生子夜,劫火到泉台。
汝辈奚堪惜,苍生信可哀。
谁为司牧者,慷慨济时才。
战乱使得潢池变得荒凉,鬼神啾啾而至。
悲伤的风在子夜时分吹起,灾火直逼泉台。
你们这些人何必再心疼呢,苍生的苦难确实令人悲哀。
谁能够成为牧者,施以慷慨之才于这个动荡的时刻呢?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主题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对战争、灾难的描绘相呼应。诗中通过“鬼伯”和“劫火”等意象,表现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汪桐,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状及民众疾苦,风格悲凉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社会动乱时期,诗人目睹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因而生发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反思。
《感事 其一》以悲切的语调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苍生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通过“兵祸潢池弄”一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境地,潢池的荒凉象征着国土的破败,接着“啾啾鬼伯来”更是突出了一种凶险的氛围,仿佛看见鬼神因战乱而降临,暗示着民众的苦难和死亡的逼近。
诗中“悲风生子夜,劫火到泉台”描绘了战后的惨状,悲风与劫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凄凉和火灾的猛烈,令人心生惧怕。接下来的“汝辈奚堪惜”则直接对听众发问,质疑那些未曾经历苦难的人,是否能真正理解苍生的痛苦,透过这一句,诗人传达出一种愤怒和失望的情感。
最后一句“谁为司牧者,慷慨济时才”则是一种呼唤与渴望,诗人期望能有一位真正的领导者能够施以援手,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紧凑,运用意象鲜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和对领导者缺失的无奈呼唤,展现了诗人对苍生的深切关怀。
诗词测试:
“兵祸潢池弄”中的“兵祸”指什么?
A. 战争和灾难
B. 和平与安宁
C. 个人恩怨
D. 自然灾害
诗中提到的“司牧者”意指?
A. 农民
B. 领导者
C. 战士
D. 文人
诗中“劫火”象征什么?
A. 火灾与灾难
B. 喜庆与欢乐
C. 知识与智慧
D. 自然风光
答案:1. A;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