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35
忆秦娥 寄虚白老人
作者:黄玉润
春归早。枝头渐觉莺声老。
莺声老。红稀绿暗,踏青人少。
惜花每向芳丛绕。韶华九十难长好。
难长好。东皇一去,飘零尽了。
春天来得早,树枝上渐渐听到黄莺的声音变得苍老。
黄莺的声音变得苍老,花红叶稀,踏青的人也少了。
每当珍惜花朵的时候,总是在芳丛中徘徊。
可惜韶华已过九十,难以长久保持美好。
真的难以长久保持美好,东皇一去,万物尽皆飘零。
黄玉润,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字子建,号兰亭,曾任职于地方官府。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忆秦娥 寄虚白老人》是黄玉润在感怀春天易逝、人生短暂之际所作,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岁月的追忆。诗中提到的“虚白老人”可能是一位老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共同怀念。
这首《忆秦娥 寄虚白老人》以春天的早归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衰退及时间的无情。诗人通过黄莺的声音渐老、红花稀少、踏青人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惆怅的氛围。诗中不仅有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珍惜,更有对流逝时光的深刻感悟。尤其是“韶华九十难长好”,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春天的短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苍老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邃。诗的最后一句“东皇一去,飘零尽了”,更是将春天的离去与人生的无常紧密相连,令人感慨万千。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使得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中提到的“莺声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兴奋
“韶华九十”指代的是:
A. 美好的时光
B. 年龄的增长
C. 春天的回归
D. 秋天的凋零
“东皇一去,飘零尽了”中的“东皇”象征: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离去
C. 秋天的来临
D. 夏天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