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1:40
山鸟啼孤戍,烟芜入废亭。
堤成陂水白,雨细稻秧青。
草市少行旅,丛祠多乞灵。
最怜投宿处,微火暮晶荧。
山中的鸟儿在孤零的守戍处啼鸣,烟雾弥漫,杂草丛生,废弃的亭子被掩埋。堤坝上积满了白色的水,细雨飘洒在青翠的稻秧上。草市上行人稀少,丛林里的祠庙里有很多人来乞求灵验。最令人怜惜的是投宿的地方,微弱的火焰在黄昏时分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爱国事业,经历了北方金朝的侵略和南宋的建立,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山行》写于陆游晚年,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山野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山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景象的静谧与荒凉,体现了陆游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开篇以“山鸟啼孤戍”引入,鸟鸣声在孤独的守戍之地回响,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烟芜入废亭”,描绘了被杂草覆盖的废弃亭子,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类的无常,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随着诗句的发展,“堤成陂水白,雨细稻秧青”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变化,白色的水面与青翠的稻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乡村的生机。然而,草市上“少行旅”的描写又回到现实,暗示了人们的流离失所和生活的萧条。
最后两句“最怜投宿处,微火暮晶荧”则将情感的焦点转向了夜晚的温暖,微弱的火光在暮色中闪烁,给人一种安全感与温暖的归属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对比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浓郁的乡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山景、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世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温暖归宿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山鸟啼孤戍”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丛祠多乞灵”反映了人们对____的渴望。 答案:信仰
判断题:整首诗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答案: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