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43
古寺高楼暮倚阑,
野云不散白漫漫。
好山遮尽君无恨,
且作沧溟万里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临近傍晚时分,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远望着漫天的白云。虽然美丽的山景被云雾遮挡,诗人却并没有怨恨,而是心怀宽广,愿意将视野放远,去看那万里长的沧海。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好山遮尽”可以让人联想到传统诗词中常表现的对自然的感慨,尤其是对被云雾遮挡的山的无奈与欣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山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晚年,陆游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个人生活的波折后,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与宽容。
此诗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古寺与野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古寺高楼暮倚阑”,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倚阑的姿态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思索,仿佛在凝视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野云不散白漫漫”,则通过白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辽阔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转到后两句,诗人以“好山遮尽君无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虽被美丽的山景遮挡,却无怨无恨,显示出内心的豁达与宽广。诗的最后一句“且作沧溟万里看”则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愿意将视野放宽,去欣赏更远的风景,正如人生的旅途,虽有遮挡,却总有更广阔的未来等待探索。
陆游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古寺高楼暮倚阑:
野云不散白漫漫:
好山遮尽君无恨:
且作沧溟万里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豁达,体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与无限的向往。诗人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心灵的自由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好山遮尽君无恨”的意思是?
“且作沧溟万里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