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2: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2:12:17
霜挟清寒冻杀人,袖中十指怯头巾。
金篦落地拾不得,却是穿窗晓日痕。
清晨的霜冻伴随着刺骨的寒冷,冷得让人无法忍受,手指在袖中瑟瑟发抖,连头巾都不敢随意摘下。金色的梳子掉落在地上却捡不起,窗外透进的晨光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语言简练而富有情趣。
《晓起》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和阳光的温暖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
《晓起》是一首描绘晨起场景的诗,展现了清晨的寒冷与阳光的温暖。诗的开头用“霜挟清寒冻杀人”描绘了早晨的寒冷,给人一种冰冷刺骨的感觉,仿佛一场寒霜的袭击,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接着“袖中十指怯头巾”中的“怯”字,表现了诗人对寒冷的畏惧,生动地描绘出他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形象。
而后两句则转向正面的描写,“金篦落地拾不得”,展现了一种无奈和不便,暗示了在寒冷中,连拿起小物件都是一种困难。然而,最后一句“却是穿窗晓日痕”则带来了一抹温暖,晨光的照射让寒冷的感觉逐渐减轻,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受。
整个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清晨寒冷的真实感受以及在阳光下的转变,表现了生活中的对比与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寒冷与阳光的温暖,反映了生活中的对比与变化,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情绪。
“霜挟清寒冻杀人”中“挟”的意思是:
A. 拿着
B. 带有
C. 支持
诗中“金篦落地拾不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与困扰
B. 高兴与快乐
C. 无聊与疲惫
诗的最后一句“却是穿窗晓日痕”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寒冷的无情
B. 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C. 对过去的怀念
《晓起》与《春晓》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晓起》侧重于清晨的寒冷与阳光的温暖对比,而《春晓》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前者表现了对寒冷的感受,后者则展现了生命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