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咏一百首·巷伯》

时间: 2025-07-27 09:39:49

诗句

哆侈何其甚,忧伤只自知。

虽经夫子笔,不废寺人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39:49

原文展示:

哆侈何其甚,忧伤只自知。虽经夫子笔,不废寺人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尽管有名师的教诲和影响,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仍然是无法向他人诉说的。即便是在寺中的僧人作诗时,诗人的情感也未曾被完全理解。

注释:

  • 哆侈:指的是浮躁、庸俗的状态,表达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 忧伤:忧伤的情感,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助。
  • 夫子:通常指代孔子或具有深厚文化造诣的人,意指有名望的老师。
  • 寺人:寺庙中的僧人,提到他们的诗作,暗示诗人对照自己和他人的境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其诗风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在内心挣扎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普遍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作者通过对比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寂寞与忧伤。诗中“哆侈”一词,既是对世事的感慨,也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暗示了诗人对浮华生活的厌倦。接着提到“忧伤只自知”,则揭示了内心的苦楚无法向外人诉说,这种孤独感让人倍感沉重。最后一句“虽经夫子笔,不废寺人诗”,则是对外界评价的无奈,尽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自己仍然与世隔绝,无法融入他人的情感世界。整首诗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哆侈何其甚: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极度厌倦与不满。
  2. 忧伤只自知:内心的痛苦只有自己能理解,难以与他人分享。
  3. 虽经夫子笔:即使受到名师的教导,依然无法改变内心的孤独。
  4. 不废寺人诗:尽管身在寺庙,周围的诗人作诗,但自身的情感依旧难以被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对自我与他人的对比,强调了自身的孤独感。
  • 反语:表面上似乎在谈论诗作,实际上却是在表达心中的忧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忧伤展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俗与内心的矛盾时的无奈与苦楚,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哆侈:象征世俗的浮躁与庸俗。
  • 忧伤: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 夫子:代表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却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
  • 寺人: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有诗意,但仍无法打破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哆侈”一词在诗中表示什么?

    • A. 忧伤
    • B. 浮躁
    • C. 幸福
    • D. 宁静
  2. 诗人感到忧伤的原因是什么?

    • A. 社会压力
    • B. 内心孤独
    • C. 生活富裕
    • D. 朋友少
  3. “虽经夫子笔”中的“夫子”通常指代谁?

    • A. 孙子
    • B. 孔子
    • C. 老子
    • D. 墨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巷伯》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与孤独的体验,但刘克庄更注重对社会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时遍游诸家园 雨夜 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以诗记之 自嘲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庚申元日口号 对食书媿 自贺 自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句襟 汪湟 言不及义 羊字旁的字 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干字旁的字 烹狗藏弓 荩筹 髟字旁的字 僻放 断潢绝港 允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带金佩紫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