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7:09
避地托山翁,归心亦欲东。
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
抖擞尘衣黑,摩挲泪眼红。
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
诗人躲避战乱,寄居在山中,心中思念故乡,想要向东归去。西边的村庄点燃了篝火,北边的渡口则被震撼的兵风所笼罩。抖落身上的尘土,衣服变得黑暗,轻轻摩挲着泪眼,满是红肿。与其如此,不如在深山中隐匿,苟延残喘,活到老年。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归心”一词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该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因战乱而被迫避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避难生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念。首句“避地托山翁”,开篇即点出诗人的避难身份,隐居于山中,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接着“归心亦欲东”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中间的“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刻画,展现出战乱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最后两句“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则是对未来的无奈思考,隐居的选择虽然艰难,但却是为生存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忧伤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中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人因何避地于山中?
a) 战乱
b) 旅游
c) 学习
d) 隐私
诗中“西村明骑火”意指什么?
a) 战火
b) 温暖的生活
c) 灯火通明
d) 乡村的繁荣
诗人最后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
a) 继续战斗
b) 隐居避世
c) 归乡
d) 逃避现实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而陶渊明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与个人经历。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山居避难六首》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