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0:11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今天在秋风中,我看见一个病弱的老人,他来自何方呢?力气微弱,只能借助拐杖起身,心中却不知道与谁为伴。经历了数次灾难与疾病,我对这些都已经有所领悟,心中的冤屈与亲情如今似乎也都已化为虚无。人生百年,老去是必然的,三次的失败也并不意味着穷困潦倒。
陈师道(约1043-1106),字季直,号白川,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意象丰富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个性与思想深度。陈师道的诗歌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命运的思考。
《病起》这首诗创作于陈师道晚年时期,正值他身体虚弱、历经沧桑之际。诗中通过对病弱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孤独与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
《病起》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通过描写一位病弱老人的境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衰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今日秋风里”引入,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紧接着,诗人以“何乡一病翁”提出疑问,隐含着对老人的身份和命运的关切,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根。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两句,更是表现了老人的虚弱与孤独,既是身体的无力,也是精神的孤寂。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将老人的身体状况与内心的孤独感结合起来,深化了主题。接下来的“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苦难的洞察与思考,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亲情与冤屈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反映出一种释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则是对生命的总结,虽然活得久,但最终还是要面对衰老与失败。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强调即使经历了失败与困苦,也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与命运。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刻,既有个人的体验,又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衰老与孤独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病翁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命运的豁达态度。
诗中“今日秋风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生气
答案:b) 悲伤
“力微须杖起”中的“杖”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拐杖
c) 武器
答案:b) 拐杖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人生无常
答案:c) 人生无常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追求享乐与豪情,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之对比,陈师道的《病起》则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老年孤独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对立,前者偏向于乐观的享受人生,后者则倾向于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