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

时间: 2025-04-26 04:48:53

诗句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

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

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

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

寿蒲香晚尚堪斟。

梧竹对潇森。

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

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

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8:53

原文展示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寿蒲香晚尚堪斟。梧竹对潇森。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风中漫步于绿野,园林中传来钟鼓声。有孩子骑着竹马,老人扶着藜杖,未老,在堂下歌舞。金鞭半横,玉带闪耀,神人风采如五云深处。大耐自应有鹤骨,救人总是天心。晚间寿蒲的香气尚可斟饮。梧桐与竹子相对,显得幽深。早早问道燕城,衣裳绣着华丽的衮服,台筑黄金。天瓢正消几滴,化作中原焦土上的甘霖。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注释

  • 凉颸:凉爽的风。
  • 锺鼓园林:园林中传来钟鼓声,指园林中的音乐或庆典活动。
  • 骑竹更生:孩子骑着竹马,象征童年。
  • 扶藜未老:老人扶着藜杖,未显老态。
  • 金鞭半横玉带:形容贵族或高官的装束。
  • 烨神人风度五云深:形容神人风采,如五云深处。
  • 大耐自应鹤骨:大耐,指大度能容;鹤骨,比喻高洁。
  • 活人总是天心:救人总是出于天心,即天意。
  • 寿蒲香晚尚堪斟:寿蒲,指长寿的植物;香晚尚堪斟,指晚间香气尚可斟饮。
  • 梧竹对潇森:梧桐与竹子相对,显得幽深。
  • 问道燕城:问道于燕城,指求学或求道。
  • 衣裁绣衮:衣裳绣着华丽的衮服,指华丽的服饰。
  • 台筑黄金:台筑黄金,指建筑华丽。
  • 天瓢正消几滴:天瓢,指天上的容器;正消几滴,指天上的雨水。
  • 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化作中原焦土上的甘霖,指雨水滋润干旱的土地。
  • 却伴赤松未晚:却伴赤松,指隐居;未晚,指不晚。
  • 碧桃花下横琴:碧桃花下横琴,指在桃花下弹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约1232-1303),字光荐,号中斋,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诗中,“步凉颸绿野”开篇即展现了凉爽的自然风光,随后“锺鼓园林”引入了人文活动,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中的“骑竹更生,扶藜未老”通过对比,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老人的坚韧。而“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则通过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贵族或高官的风采。

诗的后半部分,“寿蒲香晚尚堪斟”和“梧竹对潇森”继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则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期望。最后,“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以隐逸生活的场景结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凉颸绿野:开篇即展现了凉爽的自然风光,为全诗定下了清新自然的基调。
  2. 锺鼓园林:引入了人文活动,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3. 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通过对比,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老人的坚韧。
  4. 歌舞堂阴:描绘了人们在堂下歌舞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5. 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通过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贵族或高官的风采。
  6. 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表达了诗人对大度能容和高洁品质的赞美。
  7. 寿蒲香晚尚堪斟: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梧竹对潇森:继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增添了幽深的意境。
  9. 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描绘了华丽的服饰和建筑,展现了社会的繁华。
  10. 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期望。
  11. 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以隐逸生活的场景结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鞭半横玉带”比喻贵族或高官的装束。
  • 拟人:如“扶藜未老”拟人化地描绘了老人的坚韧。
  • 对仗:如“骑竹更生,扶藜未老”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文活动的展现,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颸:凉爽的风,象征自然的美好。
  • 锺鼓园林:园林中的音乐或庆典活动,象征人文的繁华。
  • 骑竹更生:孩子骑着竹马,象征童年的纯真。
  • 扶藜未老:老人扶着藜杖,象征老人的坚韧。
  • 金鞭半横玉带:贵族或高官的装束,象征社会的繁华。
  • 烨神人风度五云深:神人风采,象征高洁的品质。
  • 寿蒲香晚尚堪斟:长寿的植物,象征长寿和隐逸生活。
  • 梧竹对潇森:梧桐与竹子,象征幽深的意境。
  • 天瓢正消几滴:天上的雨水,象征自然的恩赐。
  • 化中原焦土作甘霖:雨水滋润干旱的土地,象征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福祉。
  • 却伴赤松未晚:隐居,象征隐逸生活。
  • 碧桃花下横琴:桃花下弹琴,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骑竹更生”指的是什么? A. 孩子骑着竹马 B. 老人骑着竹马 C. 孩子骑着马 D. 老人骑着马

  2. 诗中“金鞭半横玉带”描绘的是什么? A. 自然景物 B. 人文活动 C. 贵族或高官的装束 D. 隐逸生活

  3. 诗中“天瓢正消几滴”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恩赐 B. 社会的繁华 C. 隐逸生活 D. 高洁的品质

  4. 诗中“却伴赤松未晚”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会的繁华 D. 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答案

  1. A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邓剡的《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邓剡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活动,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
  • 邓剡的《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邓剡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社会的繁华,而陶渊明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邓剡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至泽州 玉泉雨景 闰月中浣与诸客会于葆真宫郑顾道有诗次韵 谢七十赠诗诸君 追拟玄真子渔歌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 其四 脱布衫 题罗小川青山白云图为四明倪仲权赋 养鱼 明日师邵有墙上传诗之作次韵 寄张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竖子成名 革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棹唱 弋字旁的字 包含科的词语有哪些 颠扑不碎 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五典三坟 履年 闭门自守 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信杳然 冲薄 土酒 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微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