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19:28
念奴娇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
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白话文翻译
在故乡的秋天,傍晚时分,我感叹自己白发渐生,霜染的树林与我的头发同色。
在崖谷中题诗寻觅旧日的乐趣,常常看到苍苔绿壁相映。
两位士人风采卓绝,一位老翁则因病衰弱,努力攀爬着竹杖和木屐。
佛香飘过,明白这个境界是空寂的。
离别后,风月佳时,支着下巴思考,想念东林的远处碧绿。
小小的砑蛮笺上写下惊艳的句子,天才的作品何曾雕刻而成。
凭马而行,豪才横溢,仿佛感到通往丹霄的路笔直无比。
三千篇文稿完成后,期待你归来奏新的篇章。
注释
- 萧萧华发: 形容白发苍苍,感叹年华流逝。
- 霜林同色: 指秋天的霜染树林,颜色与白发相似。
- 苍苔绿壁: 描述崖谷中苍苔覆盖的绿壁,体现出幽静的自然环境。
- 筇屐: 古代的竹杖和木屐,象征艰难的攀爬。
- 佛香: 指佛教寺院的香火,寓意一种宁静的境界。
- 东林遥碧: 形容遥远的东边山林青翠欲滴。
- 小砑蛮笺: 一种小型的书写材料,通常用于写诗文。
- 倚马雄才: 形容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够迅速成文。
- 丹霄直: 比喻通往高远理想的路途一片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字梦阮,号一止,北宋诗人,擅长词作,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借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盼。
诗歌鉴赏
《念奴娇》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自然景色的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友人、对过往的深刻感慨。诗的开头以“故山秋晚”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淡淡的忧伤。通过“萧萧华发”与“霜林同色”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衰老与自然的变化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崖谷题诗追旧赏”则表达了诗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的二士与老翁的描绘,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年轻的士人充满活力,而老翁则因病衰弱,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一句,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强调人生的虚无与自然的永恒,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通过“看君归奏文石”来表达,显示出乐观的精神。
整首诗用词考究,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山秋晚: 指故乡的秋天傍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叹萧萧华发: 诗人感叹白发渐生,时间的流逝令人感伤。
- 霜林同色: 秋霜覆盖的树林与白发相映,表现衰老与自然的共鸣。
- 崖谷题诗追旧赏: 在崖谷中题诗,追忆往日的美好时光。
- 往往苍苔绿壁: 描述崖谷的景色,增添了孤寂感。
-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 对比二位年轻士人与一位老翁的不同状态,反映人生的无常。
- 努力攀筇屐: 形象地表达老翁的艰难与坚持。
-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哲理的思考。
- 别后风月佳时: 诗人回忆离别后的美好时光,显得十分怀念。
- 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
- 小砑蛮笺惊秀句: 感叹写下的诗句之美。
- 天巧何曾雕刻: 质疑创作的艺术性,强调自然的巧妙。
-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 描述诗人的才华与气度,展现豪情。
- 路觉丹霄直: 意指前途光明,充满希望。
-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热切。
修辞手法
- 比喻: “霜林同色”比喻白发与自然的相似,深化主题。
- 对仗: 诗中对比年轻士人与老翁,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 “佛香吹过”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生动。
- 夸张: “倚马雄才”夸大了诗人的才华,表现自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感叹、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反思中寻求希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山: 代表故乡,象征对过往的怀念。
- 秋晚: 象征生命的晚期,暗含衰老的感慨。
- 霜林: 反映自然的变化,象征岁月的流逝。
- 佛香: 代表内心的宁静及哲理的思考。
- 东林: 代表美好向往的事物,象征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一止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二士”与“一翁”分别代表什么?
- A. 年轻的才子与年迈的老者
- B. 两位年轻的士人
- C. 一位老者
- D. 以上都不是
-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水调歌头》的对比:
- 两首诗都是描绘自然与人生的作品,但《念奴娇》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哲理思考,而《水调歌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这个结构完整地呈现了《念奴娇》的各个方面,包括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和解析等,适合读者深入理解和学习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