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59
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皮日休
讲殿谈馀著赐衣,
椰帆却返旧禅扉。
贝多纸上经文动,
如意瓶中佛爪飞。
飓母影边持戒宿,
波神宫里受斋归。
家山到日将何入,
白象新秋十二围。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即将回日本的僧人,诗中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对他即将远行的惆怅。诗人提到在殿堂中讨论佛法时所穿的赐衣,乘坐椰帆船返回旧时的禅寺。贝多纸上有着动人的经文,如意瓶中佛爪飞舞。飓母影旁持戒的宿僧,波神宫里接受斋戒后归来。作者感慨家乡的日出将如何照进心中,白象在新秋的围绕中迷失了方向。
作者介绍:皮日休(834-883),字季常,号青山,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佛教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中日文化交流频繁之时。诗人以此诗送别一位即将回国的僧人,表达对其佛法传播的赞美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
《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是一首充满佛教气息的送别诗。诗人用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江河湖海与佛教文化交融的画面。诗的开头,提到“讲殿谈馀著赐衣”,不仅描绘了高僧的威严,还隐喻了他在佛法传承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对其身份的肯定,也带有对其离去的惆怅。
接下来,诗人通过“椰帆却返旧禅扉”的意象,传达了僧人即将踏上归国的旅途,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苍凉的氛围。而“贝多纸上经文动,如意瓶中佛爪飞”则展现出佛教经典的神圣与流动,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延续。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未来的思考,尤其是“家山到日将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围”,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归途的迷惘。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的感慨,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如“如意瓶中佛爪飞”)、拟人(“贝多纸上经文动”)等,展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与对离别的惆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祝福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国的祝福,及对佛法传播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椰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船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诗中“贝多纸”主要用来做什么?
A. 写信
B. 写经文
C. 制作书籍
答案:B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离别与思乡
B. 自然景色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皮日休的《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许。前者更侧重于佛教文化与离别情感,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及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