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浦》

时间: 2025-04-26 14:15:09

诗句

修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

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

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09

原文展示:

南浦
作者:胡仲弓〔宋代〕

修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
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
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


白话文翻译:

这条修路的状况真糟糕,满脸都是风尘。听说那山穷水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水灾。小溪的桥只有一根独木,田野里长满了荒草。黄昏时分,我投宿在孤零零的客馆里,听见寒猿的叫声更加悲哀。


注释:

  • 修途:修建的道路,这里指道路的状况。
  • 好况:好情况,此处指道路非常糟糕。
  • 风埃:风尘,指风吹起的尘土。
  • 山穷处:山穷水尽的地方,意指环境恶劣、资源枯竭。
  • 水患:水灾,指由于水流泛滥造成的灾害。
  • 溪桥:小溪的桥梁,表达桥梁简陋。
  • 独木:只有一根木头,形容桥的简陋。
  • 荒莱:荒草,指田野无人耕作,杂草丛生。
  • 薄暮:黄昏,夜晚即将来临。
  • 孤馆:孤零零的客栈,形容环境孤寂。
  • 寒猿:寒冷的猿猴,表达孤独与悲凉的氛围。
  • 声更哀:声音更加悲哀,强调情感的深沉。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环境和情境令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常用的山水意象,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及人对环境的感受。诗中“山穷水尽”可以联想到李白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仲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南浦》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荒凉的环境,表达了对人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生活艰辛的反思。


诗歌鉴赏:

《南浦》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悟。开篇“修途无好况,满面受风埃”便直入主题,展现了艰难的行旅和困苦的生活。接下来的“见说山穷处,曾经水患来”则引入了历史的回顾,暗示着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了诗的深度和思考的层次。

“溪桥横独木,田野长荒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情感,仿佛一切都被时光遗忘,令人感到无比凄凉。最后两句“薄暮投孤馆,寒猿声更哀”更是通过孤馆与寒猿的意象,渲染出黄昏时分的悲哀,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对自然的敏感,使得《南浦》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途无好况:指修路的条件差,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 满面受风埃:强调旅行者在路途上的疲惫与困顿。
  • 见说山穷处:提及环境的恶劣,体现出对自然的严峻现实的认识。
  • 曾经水患来:回忆过去的灾难,暗含对历史的反思。
  • 溪桥横独木:描绘出桥的简陋,象征人们生活的困境。
  • 田野长荒莱:田地荒废,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力感。
  • 薄暮投孤馆:黄昏时分,表达出孤独的情感。
  • 寒猿声更哀:猿猴的叫声增强孤独感,形成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人们的内心感受。
  • 拟人:寒猿的叫声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荒凉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无奈和悲哀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埃: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山穷水尽:象征着困境和无路可退的绝望。
  • 独木桥:象征着脆弱与孤立的处境。
  • 荒莱:象征着荒废与被遗忘的无奈。
  • 寒猿:象征着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修途无好况”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 A. 道路良好
    • B. 道路状况差
    • C. 风景优美
  2. “寒猿声更哀”中的“寒猿”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代表热闹
    • B. 代表孤独与悲哀
    • C. 代表快乐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高兴
    • B. 悲哀
    • C. 轻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胡仲弓在《南浦》中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

相关查询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牵船人 送雷太简知虢州 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 赠张处士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采白术 廖秀才归衡山县 依韵答吴正仲罢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缇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扒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包含琪的词语有哪些 人之常情 八九不离十 造述 朝荣暮落 含明隐迹 絶后 跋前踬后 殳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恩重如山 金石声 目濡耳染 黑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